而现在日本企业却逐渐陷入了困境。夏普被富士康买走,曾经被视为日本人骄傲的索尼,也陷入了恐慌当中。索尼在近期甚至出售了大楼来缓解财务危机。2014年3月,索尼以1.5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该公司位于日本东京的前总部大楼,以及附近的一幢大楼。
一是正常生命周期的体现,企业有其正常的生命周期。日本的工业主要强在汽车电子工业方面,这些行业的特点是技术密度高面向全球市场。由于日本本身的国内市场小,因此一开始面向海外反而成为了优势,抓住了全球市场产业分工的机遇。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周期更新快,一旦没有抓住就可能导致转型不利。全球的企业生命周期有过几次大的变化,而只有能够抓住每次生命周期变化的企业才能够不断的发展进步,典型例子就是IBM。它最早是做商用机器的公司,后面转变成做大型计算机的公司,再从消费型PC转而成为专心于企业级服务的公司,而目前正在向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公司转变。而在这个周期当中,索尼的运转并不流畅。
二是日本文化的一种反映。自日本二战结束后,短短时间内在日本岛上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松下、索尼、东芝、夏普……其中的原因首先之一是日本人的凝聚力强,日本人通过终生雇佣制和年工序列制极大的鼓舞了员工的士气,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但是这种文化也有副作用,那就是体系内部的创新活力不强,官僚主义严重。公司内部往往是按照资历来按部就班的进行升迁,索尼就深受其害。
三是索尼对于新的技术跟进不迅速和国内的技术体系比较封闭。在21世纪到来后,全球的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而日本的产业体系比较封闭,对互联网产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即使在现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仍然是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日本也没有产生很多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同理可以发现。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指出,企业的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需要具有叛逆精神和开放格局的工作者。而索尼的企业结构属于中央集权制,往往对于基层的反映速度缓慢,错过了大量的创新机遇。而在日本的研究机构和政府层面,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不够重视,没有跟上技术的潮流。
四是人员安排的问题。索尼的兴起是以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这样的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兴起的。而之后索尼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接班人。由于索尼受到的创始人影响很深,以至于之后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接班人。这点可以与丰田汽车做比较,丰田汽车也是在创始人离开公司后一直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而索尼在井深大和盛田少夫退休后,多次更换企业负责人,甚至选择了美国人来担任负责人寄望开拓欧美市场。但是企业内部以斯金格为代表的内容派和以大贺典雄为代表的硬件派的冲突,严重影响了索尼的竞争力。
五是盲目的多元化问题,索尼以电子产品为核心发展了一系列的产业,扩展到了相机、电视、电脑、手机等方向。但是这些产品除了电视有一定影响力以外,大部分产品都缺乏全球影响力,而索尼当下的利润奶牛PS 又不是一个大众型产品。企业的多元化是企业壮大后的必然趋势,比如苹果公司在苹果手机占据了智能手机的主要市场后在尝试开拓企业和电视业务,而IMAC和IPAD也都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当前索尼的问题是缺乏拳头产品,当下的索尼品牌形象模糊,缺乏具有独特个性的产品。
笔者认为,索尼是日本企业的一个缩影。日本企业在日本复兴的过程中崛起,在高峰期让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但是日本本身缺乏国内的纵深市场,在供应链上严重依赖海外。日本企业擅长于产品的细节,具有匠人精神,但是缺乏格局意识,而且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存在文化的适应问题。当然,笔者认为索尼如果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到全球产业分工当中,仍然存在重新崛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