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刘立荣在2002年创立金立集团,至今已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13年之久。对于技术更迭迅速、竞争异常激烈的手机市场,一个国产品牌能够屹立10年以上实属不易,而现在金立手机也必须面临新的挑战。
在过去2015年,手机行业看似繁荣却隐含寒冬来临的前兆。过去的一年中, 互联网手机品牌大可乐黯然退场、中天信等大批深圳代工厂接连倒闭,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到寸土必争的地步。
作为手机行业的老兵,刘立荣对整个手机市场有着独到的解读。2015年年末,刘立荣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专访。
时代周报:您在讲话中提到,未来三年全球将只有6-10个手机品牌,是否意味着金立将成为其中之一?
刘立荣:那当然,一定要能在开放市场中有生存的平台,才会最终生存。
时代周报:过去的一年,手机行业寒冬隐现,但金立仍预计出货量超过3000万部,哪些因素促成金立成为中国手机界生存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
刘立荣:“激情、效率、适应性”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我现在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又提了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三句话,这三句话不是我创造的,我印象当中是有人总结过的,但我觉得很实用,也在践行这个准则,讲的是“品质先于价格,收入先于成本,生存大于一切”。这是作为一个企业,也作为决策发展等很重要的一种决策的方式。
时代周报:金立是否想在开放市场硬指标上做到第一?
刘立荣:正如我多次强调,不存在互联网品牌,也不存在运营商品牌。我要做的事就是在开放渠道下服务能力做到第一,从目前来看,金立和OPPO、VIVO实力都很强,也都在努力,所以我相信,未来开放市场的最终竞争必然少不了这三家。
时代周报:在公开市场比较多,线下渠道竞争日趋激烈,比如像华为,酷派,VIVO小米、魅族等也开始做线下,在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金立在线下渠道已经有哪些布局?
刘立荣:我们目前线下有7万个网点,专业导购有4万多人,已经深入到了县镇级区域。其实线下这个渠道建立起来是需要积累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我们为例,现在要把4万促销员提升到5万,并不是设立网点、招兵买马这么简单。
这实际上需要一种生存哲学,比如你是否接受长期亏损,而且线下销售体系需要综合管理,包括代理商与总部的关系、人员架构、导购培训、产品竞争力、推广方式等。目前在国内手机市场,只有金立是从“出生”开始就这么一步步做起来的。
时代周报:随着这两年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大家对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企业有不同看法,有人把互联网企业叫做新兴企业,而把传统的企业叫肿瘤企业,对此,你怎么看?
刘立荣:我觉得未来做好产品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有发展,我国实体经济出现目前这种局面,我认为本质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每一个产业火爆起来,就会有一大批企业进来,中国有那么多实体企业,最终一定是做好产品的才会胜出。因为消费者最终是要选择好产品的,好的服务和用户体验,所以产品是第一位。
时代周报:在发布会上您也介绍到,金立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具体在哪些方面?
刘立荣:消费者不仅仅需要的是一个产品本身,它还希望有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可能就是品牌溢价,也可能是品牌定位。也可能附加的服务,例如金立手机有一个“故事锁屏”功能,不用解锁的情况下,你的手机上会每天收到很多张图片,主题包括体育、娱乐、风景、电影等内容,点击屏幕可以了解详情,用户如果喜欢这个锁屏图片可以保存下来,目前,“故事锁屏”每天的点击量过亿,每一个消费者会在这个上面花9分钟时间。
此外,金立还和华为、OPPO和VIVO等5家手机品牌联合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手游分发渠道——硬核联盟,不仅能提升手游产品直达的用户数量、大大提高激活率,还能有效整合产品、技术和服务等资源,从源头到终端提供完整服务的体系,将大大改善目前手游市场的乱象。未来,硬核联盟还将从内容运营、数据分析等层面着手,携手众多内容供应商共同打造共生共荣的游戏生态。
所以,手机品牌厂商之间,既是竞争,又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