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所谓地利,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对于企业,市场和分销渠道有远近的问题;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市场的险易;产品的适销范围、适宜群体有广狭问题;能否创新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所谓将领,是指为将的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企业决策层的领导、各部门的主管就是企业的将。
在经五事中,“天”指的是天时。“地”指的是地利。“将”指的是人和。
张预说:“恩信使民。”又说:“上顺天时。”又说:“下知地利。”又说:“委任贤能。”使民即指驾驭士民。
王皙说:“夫用兵之道,人和为本,天时与地利则其助也。三者具,然后议举兵。兵举必须将能,将能然后法修。”法修即指制定严明的军纪。
王皙明确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的是人和中,为将的作用。
1.天时
古代的天时,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现在的天时,已不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这是高科技手段替代的结果。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天时依然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气候的天时影响;二是政治气候的天时影响。后者的影响要大于前者(详细论述请见后面的《虚实篇》中的因敌制胜原则)。
2.地利
地利无论何时,一直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军事上的地利不仅影响战争,有时甚至决定军队的死活。营销上的地利则表现为,如何利用地产资源,如何入乡随俗(详细论述请见后面《虚实篇》)。
3.人和
人和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将,即将军和干部。提到将,我们不得不讨论为将的标准问题。什么样的人能为将?什么样的人能为干部?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现在流行的选拔干部的标准叫德才兼备,其实它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因为“德”与“才”没有本质的区别。
(1)好与坏。我们经常讲的“德”包括:好与坏、君子与小人等内容。
好与坏,也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例如烟缸,把它放在皇帝的御案上被视为国宝,而把它放在厕所里,就成为没人待见之物。为什么一件东西,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竟有如此反差的好坏之别?
上述例子说明,好与坏带有极强的个人和民族感情色彩,是既能说清又不易说清的问题。既然如此,在单位里不要总认为领导不对,除违法的事以外,一切要服从领导。切记,当你最舒服的时候,是你与领导关系融洽的时候。那么,社会上的好坏人如何区分?答案很简单,看他违不违法,违法的是坏人,不违法的是好人。
(2)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是在我国诸多典籍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典籍中什么是君子,没有讲清过,但君子应该怎么做,讲得十分清楚。对于什么是小人?似乎觉得很清楚,又感觉到可为小人下定义在典籍中是没有的。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国有这个概念,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所谓小人,其实就是妨碍别人的人。往往一个人妨碍了别人,才被骂为小人。细究起来发现,妨碍要有资格,资格就是能力,没有能力的人是不会妨碍别人的。
康熙的老师伍次友在一次授课时形象地将君子比作水,将小人比作油,他说:“水味淡,其性洁,其色素,可以洗涤衣物,沸后加油不会溅出,颇似君子有包容之度;而油则味浓,其性滑,其色重,可以污染衣物,沸后加水必四溅,又颇似小人无包容之心。”这段描述虽然精彩,但只说出君子和小人的表象,并没有指出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这段话给康熙的印象极深,他常拿这一理论研究周围的人。自然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魏东亭,觉得他忠厚机智,豪放爽朗,浩浩乎如江河之水。那么明珠呢?圆滑温驯,甜润馨香,似乎有点像“油”。和魏东亭一起,他有一种安全感,一切自有魏东亭精心办理,他享受到的是帝王的尊严和威权;而与明珠在一起,则有一种愉悦感,听到言词,使他感到有一股超人的优越感和荣耀感。
康熙曾问苏麻喇姑:“皇帝跟前如果都是君子好不好呢?”苏麻喇姑想起《出师表》里“亲贤臣,远小人”这句汉武侯的名言答道:“当然好了!”康熙微微摇头道:“怕也未必尽然。”他看着苏麻喇姑的脸继续说道:“自古贤臣能有几人?朕以为小人宜远但不可绝。因为小人当中也有多才多艺的人,才堪大用的还应该重用。就算是油吧,你每日三餐能不用油吗?因此帝王之道,只是在于能使君子和小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罢了。”又说:“朕为天下苍生之主,这苍生之中哪能尽是君子?小人也该使他有个处置归宿。小人之才过于君子,若不用,岂不也是暴殄天物!”苏麻喇姑疑问道:“万岁,像鳌拜、班布尔善这等奸佞小人,难道也可为圣上所用吗?”康熙思绪既定,冷静地笑道:“鳌拜并不是小人,是当今一位枭雄。先帝在时,不失为良臣;朕即位后,他藐视朕躬,欲乱民祸国,才与朕水火不能相容——这是形势逼出来的。”
上述对话,讲清了什么是“小人”。帝王之道是使“君子”和“小人”各尽其能。“小人”是有能力的,“君子”和“小人”可以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互相转化,是一个比较复杂、不容易说清的问题。如鳌拜,先帝时是良臣君子,而到康熙时就变成了奸佞小人。
(3)人才与才能。人们习惯于将有才能的人看作是人才。可人才的标准,却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很难下定论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流行几种人才说,如专才就是人才、诚信就是人才等等。大部分人比较认同专才就是人才的说法。那么社会上能够生存的人,绝大部分都有一技之长,即所谓专才。如裁缝、理发师、烹饪、技工、技农、艺人、推销员、医生、管理人员、各级领导等等,这些行业的人各有一技之长,虽然都叫专才,但之间没有可比性,差异极大。理发师与医生、裁缝与管理人员能统称人才吗?诚信就是人才的说法,出自我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这种说法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人们对于不讲信用的人,称之为骗子,而不会称其是人才。可生活在最底层甚至没有保障、要靠社会救济的人,往往是最讲诚信、最讲义气的人,你能说这些人是人才吗?所以,人才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