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在淘宝和京东高歌猛进的同时,去年中国大型商场的零售额依然同比增长了7.7%。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在近期有所放缓,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市场都保持着快速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两者都提供了某些实用功能,迎合了不断壮大的消费者群体的需要,其中线下零售可作为一种社交平台,这是线上平台和中国社会的其他场所不具备的。
周末适合逛街
经过二十年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中国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可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都越来越多,逛街已经成为中国新富人群一个主要的消遣方式。
在公园、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严重不足的社区,商场迅速成为受欢迎的聚会场所,尤其是在中国,这是因为老百姓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小,而几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已是司空见惯。商场本身已经成为某种出行目的地,吸引人群外出来打发空闲时间。
“商场已经从用于流通货物的单调购物场所,发展成为日益融合餐饮娱乐、公共空间以及日间游乐等功能的生活方式中心,起到延长顾客驻留时间、增强消费并让顾客痴迷于逛街的作用,”凯达建筑事务所(Aedas)执行董事克里斯汀·拉姆(Christine Lam)表示,“他们是消费的宫殿。”
在中国,购物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重要性获得了麦肯锡公司(McKinsey)的研究支持。该公司对中国消费者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受访者将购物视为一种休闲活动,而将近五成的受访者表示,购物是“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最佳方式之一”。
线上零售使得社交购物引起重视
虽然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购买许多日常用品,但是他们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却要依赖于商场购物,因此购物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受线上零售业的不断影响,商场不得不从消费的宫殿转变成为消费体验的宫殿,”拉姆如是说,“通过场地出租组合的设计、零售规划、空间划分、功能的使用、社交和文化效应等不同方式,线下零售要告别四海皆同的零售环境,向创造独有的消费体验转变。”
使商场与本地社区文化保持一致
据仲量联行(JLL)估计,在未来三年,中国将新建4000万平方米的商场,开发商和设计师将不得不在顺应本地消费趋势和社区文化上狠下功夫。
“你必须在当地别具一格,才可以吸引这里的居民和消费者光顾,”英国贝诺建筑事务所(Benoy)全球总监兼香港工作室负责人韦卓华(Trevor Vivian)如是说。
上海的人气高档商场iAPM就是出自这家全球设计公司之手。在设计这处淮海路商场时,该公司将景观露台之类的局部设计与石库门的弄堂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
这处分为七层、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商场还融入了其他社区元素,包括临街一侧的成排美食餐厅。还有那些林荫大道风格的露台,环绕在景观花园之中,让零售商得以在面朝襄阳公园的高层空间复制出街头情调的咖啡馆。
餐饮空间在商场内占到重头
考虑到餐厅在中国商场的作用日益提升,所以iAPM对设计餐区空间的重视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商场报告:展望2020》显示,中国商场内的餐饮空间面积占到商场建筑总面积的三到四成,远高于2007年之前的10%到15%。
根据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研究报告,一些开发商,比如亿万富豪王健林旗下的万达集团,其开发的万达广场会把四到五成的零售区面积分配给社交功用,而像中粮集团开发的大悦城,这个比例也高达40%。
塔博曼亚洲(Taubman Asia)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国华指出,在中国,大型商场总是和住宅项目捆绑在一起,所以餐饮和娱乐空间的租金越来越高已是自然而然之事。塔博曼亚洲是美国REIT塔博曼公司的一家子公司,目前在郑州和西安开发购物中心项目。
“在过去的是15年里,中国消费者的购物环境经历了从传统百货店到购物中心模式的重大转变,”张国华解释说,“结果,不断增加的综合性开发——具备住宅、办公和商业等多种功能的房地产项目——促使商场运营商将购物、餐饮和娱乐集中在一个屋檐下,由此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心。”
尽管综合性项目大行其道,但是张国华指出,那些餐饮店占到整个出租空间半数以上的商场,其实往往是设计失败的产物。
社交购物创造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场
商场内的餐厅越来越多,再加上其他社交因素,导致中国的商场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开发商为了创造客流而开辟更多供非零售活动之用的开放空间的情况下。
“我们的意思是,公共空间现在实际上发挥着定锚的作用,”Benoy的韦卓华表示,“它可以是户外空间,比如意大利的老城广场那样。但是这类空间要时刻有某种活动在进行着,而且要不断有新活动,才可以吸引顾客前来。”
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上海新建商场的平均面积在过去15年中提高了一倍,从4万到4.5万平方米达到目前的9万平方米。从全中国范围看,新建商场的平均面积达到9.5万平方米,至少要比其他国家大30%,而一些规模更大的商场能达到20万平方米,甚至还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