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来自硅谷的科技工作者,你就会明白,这样的时刻正是你一生中所追求的。乔布斯就像是科技领域的迈克尔乔丹,坐在台下看他演示新产品,那种感觉就像是坐在场边的位置上看乔丹打球一样。iPod、iPhone、iPad,乔布斯从不间断的用新产品冲击着每一个人,在他的领导下,苹果产品变成了优秀设计的代名词。
乔布斯曾经在1987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感觉自己的脑海里还有其他5种优秀的产品。”
除了产品之外,对于乔布斯这个人,我们最怀念的其实是他的独创性、智慧以及他预知未来科技走向的能力。当然,还有专属于他的格调。乔布斯有着无数的标签,我可以一直说下去。但是在这个日子,他去世3周年的纪念日,我只想说三件事情。
伴随着他的离开,这三件事情也随之在科技行业消失了,而且在短时间内,我觉得没有人能够填补乔布斯的离去所带来的空白。
与生俱来的沟通能力
在当今的科技行业中,有许多企业的CEO都试图模仿乔布斯,甚至在硅谷,模仿乔布斯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Kevin Roose。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Facebook媒体发布会上该公司PR人员的表现。
我现在正坐在Facebook位于Menlo Park的总部中,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上百个科技博客主正在用敲击键盘组成一首交响曲,他们都在写着类似的报道,在同一个博客平台上更新文章,最主要的是,这些人都在使用者几乎完全一样的笔记本电脑:苹果笔记本。
Zuckerberg已经离开会场很长时间了,他从后门离开了会场,消失在大量的记者和摄像机镜头之前。屋子里只剩下了我们记者和PR Borg。PR Borg就是Facebook公司负责与媒体沟通的员工,他们在会场上向记者演示Graph。还有一些暂时空闲的工作人员在会场内来回走动。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会场内大约有50名PR Borg,他们都是衣装得体的专业人员,脸上挂着标志性的微笑,每当有记者就产品进行发问的时候,他们都会很小心的进行答复。
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CEO,能够做好乔布斯所设定的那个黄金准则。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接近乔布斯治下的那个苹果。
我个人从未参加过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发布会,但是不断有人给我讲述过乔布斯时代的发布会:极富个人魅力的创始人、制作精良的幻灯片、巧妙的安排媒体坐席的方式。苹果是一家成立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却成功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一家小型电脑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企业。苹果给产品发布会定下了一个黄金准则,甚至可以说乔布斯制定了电子产品发布会的剧本。
从亚马逊到Facebook,几乎每一家大型的科技企业在开产品发布会的时候,都会模仿乔布斯定下的这个剧本。但是这一次,Facebook却没能做好模仿,因为他们的发布会缺少了三个主要的元素:杀手级产品、有魅力的创始人以及真正的用户价值。
没错,苹果也有自己的PR团队,但是他们与其他科技企业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乔布斯本人。
• 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有用户给乔布斯发送有关苹果产品的邮件时,乔布斯甚至会亲自回邮件给用户
• 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有关产品的问题上,乔布斯愿意与任何用户一起展开讨论
• 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需要的情况下,乔布斯会亲自书写消除误会的信函
• 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有开发人员或是媒体记者质疑苹果的时候,乔布斯可以凭借这些信函打消所有质疑,让所有人再一次重拾对苹果的信任
• 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会将用户视为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会与用户进行公开的沟通
乔布斯的魔力之一,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沟通能力。他自己,就是一个热爱优秀产品的用户,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世界上其他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他将自己的这种能力融入到了苹果的产品之中,也正因为此,苹果改变了我们与科技产品进行互动的方式。
会讲故事,会用比喻
世界上大多人都不会讲故事,我们总是把一个原本精彩的故事将的让人昏昏欲睡。但是乔布斯却有着讲故事的天赋,他能够将故事讲得精彩,让你听得忘记了其他所有东西。
如果将乔布斯最后一次产品展示与Zuckerberg的产品展示进行一下比较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乔布斯的发布会,你会发现,他的发布会谈论的最多的,是“人”。
在带领苹果反击微软,重新获得复兴的道路上,乔布斯做过的许多事情都让人津津乐道。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就是他重新回到苹果公司之后,他发现苹果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在讲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向我们展示了他讲故事的能力:
当我回到苹果的时候,公司大概还有90天就要申请破产了(低点)。
当时公司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
但是当时公司内部还有其他人(我原本以为所有优秀的人才都已经离开了),当我发现这些留下的优秀的人才的时候,我尽可能得体的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给我的回答,很多人都对我说:“因为我们流着6种颜色的血液(早期苹果logo)。”(高潮)
你知道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什么吗?
《Public Relation》第四季第一季中的Dor Draper。在学习了向记者讲述故事的技巧之后,在被问到新公司的时候,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的时候,我们的机构被整体吞并了。(低点)
我那时候意识到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我可以就此沉沦下去,或者拿起枪反击。于是我走进Lane Pryce的办公室,向他说:“向我开枪吧!”—背景音乐响起
两天之后,我们重新站起来并且开始经营Pier Hotel,一年以内,我们已经占据了Time Life Building整整两层楼。(高潮)
在讲故事的时候,你应该从最低点切入,以此来勾起听众的好奇心,并且为后面的高潮做铺垫。好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情节跌宕,只有这样的抑扬顿挫才能够让听众着迷。
用好比喻,唤醒听众的共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方法:
在历史的进程中,所有伟大的人物几乎都明白比喻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当被提问的时候,如果你能用好生活中的各种比喻,你就能够更好的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甚至让他们感同身受。当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最好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回答能让一个12岁的孩子也听懂吗?”
我们来看看乔布斯使用比喻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他讲述苹果为何抛弃了Adobe:
苹果不是一家拥有无限资源的公司。我们要将资源放在有未来的科技技术上。不同的技术几乎都会陷入同一种循环之中:迎来春天,经过夏天和秋天,最后走入科技的坟墓中。
我们想要的是处在春天的技术。如果你的选择足够明智,你能让自己剩下大量的工作时间,否则你就要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另外一个例子,是乔布斯回答平板电脑是否会最终取代笔记本电脑的问题:
我想找到一个好的类比。当我们还是农业国家的时候,所有机动车都是卡车,因为我们生活在农场上。但是当机动车开始在城市内流行的时候,小轿车出现了,所有美国人都接受了小轿车。小轿车开始流行,各种相关的创新也随之出现,例如转向助力技术等。
如今也许25辆机动车中还有一辆卡车,但是卡车以前的占比是100%。
PC也将会像卡车一样逐渐减少,甚至于最终消失。
上面两个例子都显示了比喻的功效,他能够让你说的话被观众席中12岁的孩子所理解。
从未改变的价值观
我最近读了George Orwell在194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政治与英语语言》。我非常想把这篇论文推荐给想要提高写作和说话能力的每一个人。这篇文章总结了6种能够让你的写作更简明的方法,同时我觉得这些方法出了写作之外,也可以用在平时的说话中。
这些方法听上去都很简单,但是它们却要求你放弃一直以来所养成的所有写作习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会了这6种方法,也许并不能让你写出华丽的英文文章,但是却能让你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给读者创造方便和价值。
如果你能对你的英语进行简化,你就能避免传统的写作方法中那些愚蠢的错误。—George Orwell
乔布斯在每一次的采访中,都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我们举一个例子,他在D8大会上所接受的一次采访。在这次采访中,他阐明了自己对于用户隐私的观点,在那段时间,谷歌和Facebook的领导人也都谈论了这个话题,但是在我看来,最让人吃惊的,是乔布斯对于隐私的解释,简明扼要的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曾经对因此的理解与现在非常不同。我们非常重视用户的隐私。隐私就是人们知道他们注册了一个什么样的服务……
我是个乐观的人,我相信人们都是聪明的。有的人想要分享更多的数据。相比于其他人,有一些人就是喜欢分享。每一次都要询问他们是否确定分享数据,你要让这些主动告诉你“下次不用询问了”,而不是你帮他做这个决定。
你要让他们非常清楚你要如何使用他们的数据。
最后我们来谈谈从未改变的价值观的问题,在乔布斯接受的每一次采访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他的这个特性。
你懂的。
当Gizmodo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收到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你要让这件事情随时间消失。你不能追着一名记者不放,因为他买的是一个被盗的原型设备,他想要借此敲诈你。你应该让这件事顺其自然。
之后我深深的思考了这个问题,并且最终用我的方式结束了这件事情。
但是之后我在想,随着我们不断成长,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所有事情都开始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我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一定要我这样的话,我宁愿辞职。
我们的价值观从过去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这种连贯性正是乔布斯完美沟通技巧的核心。这是一个优点,所有人都应该秉持,也是乔布斯留给我们宝贵的一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