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产融结合?早期的产融结合,是工业化时期的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渗透与控制,JP摩根就是翘楚。随着反垄断法的颁布,金融资本主导的产融结合时代消逝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产业为主导的产融结合时代。
现代产融结合强调金融与产业经营的协同效应,把金融视为业务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借助金融手段,更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
例如,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卡特彼勒,在资产的余值管理方面,比银行系统设备租赁公司和独立设备租赁公司具有优势。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UPS能深度介入大量中小企业交易的核心环节。从资信审核到过程风险控制,UPS都能比银行节约几个点的成本,并且能有效控制客户的存货,进而有效控制违约风险。即使出现违约,UPS可以很方便地变现抵押物资,降低损失。
如果没有经营协同效应,金融和实业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资源能力(特别是风险管理能力)、管理模式和经营团队。产业成功的经验很难扩散到金融领域。虽然在中国市场环境下,企业集团控股金融,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资信等级。但如果与自身的产业发展没有协同效应和风险控制能力只能算是“财务投资”。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参与或控股金融机构,虽然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比较强,但与产业经营并没有形成经营协同效应,属于财务投资,并非真正的产融结合。只是因为手里有了富余的现金,于是选择进入高成长的金融领域。
国内企业集团应大力发展与自身产业经营相关的金融服务领域,形成经营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占有金融牌照。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可以构建“能源金融平台”,连接能源供给(油、气)到输送、化工、直接消费等下游环节,通过在这一枢纽上的调节,调整行业的供求,平滑价格波动。中国神华可以发展煤炭产业金融,中粮可以在农业金融方面有所作为。
产融结合组织形式包括两种:第一种,企业与外部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租赁公司、VC、保险公司等)战略合作。例如,浦发、深发展和招商银行都是UPS的合作伙伴。第二种,企业自设金融机构。全球最大的工程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就利用全资子公司卡特彼勒金融公司,为购买其产品的客户提供设备融资、融资租赁服务。
选择哪种组织形式,与企业的运营成本、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如果企业自己成立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更低,风险控制能力更强,可以自己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反之,则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不少企业都没有自设金融服务机构。
目前最为普遍的产融结合方式是,企业借助产业运营能力、高等级信用和客户的风险控制能力,利用金融工具/机构,获得低成本融资,为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服务。福特、UPS、IBM、微软、Merck、Intel、强生等都在采用这种方式。
更为高级的层次则是,企业集团为产业链不同环节、投资及收益波动性不同的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交易机制,平滑收益波动,熨平周期,达到产业链环节的供求均衡,收益稳定。最典型的例子是安然(En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