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卢克•约翰逊 ET中文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慈善基金是新的私人喷气式飞机吗?最近一段时期,我注意到成功的企业家纷纷重新计划 自己的优先事项:一旦事业顺利,他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己在慈善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这类慈善事业很及时:鉴于所有西方国家都在削减公共支出,因此有钱人必须向穷人多付出一些。

今年早些时候,我偶然看到大约75位白手起家、相对年轻的千万富翁写的自传。在每一份自传中,最后一段谈的都是自己参与各类非盈利组织的活动,而非如何奢侈地玩乐。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每周的工作中,似乎都会抽出大量时间用在某项热爱的事业上——环保、教育、艺术等等。一些人甚至在把企业变现后,休假一两年来支持一项慈善事业。我钦佩这种开明的生活哲学,而不是无尽地痴迷于积累更多的个人财富。

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动机是什么?毫无疑问,某些人可能是出于虚荣或内疚,但我觉得大多数人确实是在道义上觉得有义务回报社会,并对他人产生影响。他们认识到,企业往往有兴有衰,但明智的慈善遗产却可持久不衰。

与传统的捐赠或信托相比,这类捐赠人在捐赠方面所冒的风险更大,这也是没错的。他们可以承担创新的代价,因为他们不必拘泥于许多股东通常期望的保守主义。我遇到过许多老派信托人——他们聚焦于管理,因而忽略对核心使命的专注。与此同时,新一代捐赠者的确希望投身自己支持的事业,并坚持认为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战略性捐赠者比消极的给予者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或许前几代人同样慷慨,但却更加慎重。如今,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私人财富掌握在白手起家的富豪手里,然而二十几年前,他们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私人财富。我感到,他们比继承财产的人更乐于把财富捐出去。毫无疑问,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既然曾经白手起家,他们完全能够重新来过。或许他们也更担心,将巨额财富留给后代会带来破坏效应。实际上,无论这种趋势是源于时尚,或者是获得资产的方式,抑或是良心发现,这些都不重要。无论哪种方式,他们付出的金钱和精力都是受欢迎的。

日益增长的公民责任感与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的“大社会”理念十分契合。社会企业和慈善组织既需要资金,也需要私人部门的专长。如果足够成功的人士将足够的时间和财富投入志愿领域,就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它不能弥补地方和中央政府预算的不足,但能帮助缩小缺口。

我的确担心,在已经有为数众多应予考虑的慈善机构需要人力和资金之际,人们投入了太多精力开办新的慈善机构。实际上,对于各种各样富有进取心的人来说,一项任务应该是在成千上万的小慈善机构之间展开并购。慈善领域的整合将带来管理效率和规模效应,而且扩大后的实体还有可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与创办新企业相比,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生机可以带来同样的满足感和效果,而且通常更快。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与以下观点不符:创办地方性民间机构为社区内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政府退出所留下的真空。但无论是创建一所免费学校还是帮助失业者找到工作,每个项目都会从合作中受益。这意味着捐助者合作起来共同捐赠,志愿者协同分享知识和技能,以及慈善部门利用技术提高生产力。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参与的企业家都是越多越好。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及时沟通》
一个男人在他妻子洗完澡后准备进浴室洗澡。这时,门铃响了。妻子迅速用浴巾裹住自己冲到门口。当她打开门时,邻居鲍勃站在那儿。在她开口前,鲍勃说,“你如果把浴巾拿掉,我给你800美元。”想了一会儿,这个女人拿掉浴巾赤裸地站在鲍勃面前。
几秒钟后,鲍勃递给她800美元然后离开了。女人重新裹好浴巾回到屋里。当她踏进浴室时,丈夫问她,“是谁呀?”
“是邻居鲍勃。”她回答。
“哦,”丈夫说,“他有没有提到还欠我800美元?”
——及时与同舟共济的股东分享重要信息,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