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路
停印纸媒并不意味着这份报纸由此而消亡,它只是为了减少编采和发行成本而把报纸网络化。事实上,《纽约时报》的网络转型已进行多年。1996年,它推出网络版,到2002年注册用户已达1600万,且每月以50万用户的速度递增。彼时苏兹伯格就强调,《纽约时报》的长期竞争对手不是《华盛顿邮报》或《华尔街日报》,而是微软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从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停印纸媒意味着其收入必须来自互联网,要么是互联网广告,要么是收费项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至少从短期来看,《纽约时报》还不愿意放弃收费项目的实验。据报道,明年初,《纽约时报》将和Google合作推出类似咪表的付费阅读方式—“初次点击免费”:允许读者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在超过限量后,读者将被带入付费页面。
互动媒体趋势
虽然我们不能给出《纽约时报》转型的精确技术路线,但停印纸媒折射的互联网战略已清晰可见。其他传统媒体应有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永远在线”,一是让互联网较传统媒体的公共性、及时性、互动性等优势更加凸显;二是读者不再借助纸质媒体实现信息获取,这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体验,较之前纸质阅读更方便、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尤其是基于web2.0技术为基础,以博客、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更将后现代的边缘化、去中心化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媒体未来学家甚至预言,到2020年,超过50%的新闻将由公众提供。
延伸产业链
当然,即使是在“我们即媒体,人人即记者”的时代,在“iPad们”风靡、大有取代纸质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依然有其生存空间。首先,人们对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是持续存在的;其次,在公众提供新闻从而使信息真正大爆炸的时代,对信息真实性的辨认、深度剖析及预测显得更有价值,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强项。如果读者认为某个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是独到的、稀缺性资源,那就存在用户为其付费的可能性。
随着诸如iPad这样的移动终端的普及,阅读可以集文字、视频、幻灯片、互动于一体,彻底改变阅读体验。这种变化,将打破传统媒体中纸面、电视、广播等媒体天然界线。未来的媒体,一方面要以内容生产商的身份,向平板电脑、手机、网络等出售内容;另一方面,要进行整合或延伸产业链,以运营商的身份运营内容以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