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快递行业内的大多数人士都相信,2010年将是中国快递行业的“风投年”?2010年的中国快递行业将发生什么?
为了将从上海浦东到美国孟菲斯超级转运中心的送件时间缩短两小时,2010年初,联邦快递花费巨资,购买了一架全新的波音777货机,指定中国区专用,代替了原来的麦道11。
在快递行业,速度需要资金做支撑,联邦快递的做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与已经拥有675架飞机的联邦快递相比,捉襟见肘的资金链一直是中国本土民营快递企业的软肋。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了16年的前宅急送掌门人、现星晨急便的董事长陈平说:“我做了这么多年宅急送,最深的体会就是缺钱。”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3月29日,刚刚成立一年的星晨急便接受了阿里巴巴的入股,为今后的资金与业务找到了坚实的平台。陈平不肯透露阿里巴巴投资的具体数目,面对《英才》记者的追问,他略带无奈地说道:“你知道,这个平台是烧钱的,几千万元也用不了多久。”
风投年
今年内,全国或将有50%的同城快递企业和20%的区域性快递企业被兼并重组或转型。
陈平是幸运的,但是幸运并没有惠及每一家公司。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快递行业里的民营公司,除了规模较大的顺丰、宅急送、圆通几家以外,其他的都在寻找资金。
已经公开宣布的消息有: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物流正与天天快递就收购后者90%的股权进行谈判;未经证实的消息有:复星集团掌门人郭广昌可能成为申通快递的战略投资者。
没有找到资金的结局不久前已经真实展现——2010年初,有着12年历史的深圳东道物流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民营快递对资金的渴求,除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外,还有政策因素。2009年10月出台的新《邮政法》对创立快递公司的资金规模设定了明确标准:从事同城快递业务的公司,注册资本必须在50万元以上;从事异地业务的,100万元以上;国际业务,200万元以上。而现有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约80%的民营快递企业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引入资金或建立联盟是大部分小型民营快递企业眼下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多数业内人士相信,2010年将是中国快递行业的“风投年”。据中投顾问公司的预测,今年内,全国或有50%的同城快递企业和20%的区域性快递企业将被兼并重组或转型。在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看来,这个行业现在也已经到了借助外力快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快递行业目前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市场空间很大。去年新《邮政法》实施后,这个行业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业外资金进入更有安全感。”
正略钧策合伙人吕谋笃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今年是本土快递企业的一个“坎”:“可能有很多企业迈不过去,不过,淘汰弱小将逐渐聚集企业规模,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
行业巨变在即,对快递企业来说,这究竟是最好的时刻还是最坏的时刻?
与民营快递企业的兴奋点不同,业内的热闹和喧嚣没有打动联邦快递这样的跨国快递巨头。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嘉良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联邦快递在中国)完全没有收购计划。我们已经过了收购的阶段。”
2006年1月,国内快递业务刚刚对外资全面放开,联邦快递就把之前与天津大田集团组建的合资公司的股份全部买了下来。这次收购花费了4亿美元,联邦快递获得了大田集团在国内89个地区的快递业务资产和全部的国际快递业务资产。
在陈嘉良看来,在这次“可以被称作业界典范”的吞并之后,联邦快递在中国不需要再进行收购了:“这次收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平台,现在的重点是怎么发挥这个平台的效果。”
对于国内同行,陈嘉良承认他们“很灵活、对市场了解充分”,不过他认为“加盟店太多造成服务品质无法完全保证”和“缺乏清晰的管理流程”可能是国内同行的困扰。
当然,联邦快递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国内机场的航空管制太多、飞机晚点太厉害,对快递公司的“按时 送达”伤害很大。再比如,“要在国内各地形成网络,需要申请各式各样的许可证,手续繁琐、很费时间。”
而在吕谋笃看来,联邦快递这样的跨国快递巨头在中国可能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外资企业虽然有大笔钱,却不一定知道砸在什么地方,或者不一定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本土市场的理解上,民营企业是草根型的,本能地与市场需求贴合得更紧。”
微利竞争民营快递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
目前,国内快递业务的利润之薄毋庸置疑。
根据国家邮政局在2009年8月公布的数据:按业务量计算,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分别占总量的23.6%、70.5%和5.9%;而按照业务收入计算,这三个数字则分别为7.4%、55.8%和32.0%。
据邵钟林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测算中国快递行业最低平均价格。测算的结果是,目前国内快递的价格大多比最低平均价格还低。“有的快递业务比邮政普通包裹还便宜。普通包裹是由消费者负担去邮局寄、取的环节,而快递是门对门服务,对企业来说成本更多。如果价格比普通包裹还便宜,肯定要亏本。”然而,即便这样,谁也不敢轻易涨价。2009年11月,江浙沪地区五大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天体涨价。但仅仅过了5天,这一计划就无疾而终。原因是他们的最大客户——强势的淘宝卖家联盟的反对。面对无情的市场,民营快递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
低成本运作的民营快递尚且如此,运营成本高得多的跨国快递公司,要想在国内快递业务上盈利,更加困难。
尚在正式进军国内递送市场之初的2007年6月,价格一度不是联邦快递的考虑核心。当时的联邦快递希望通过清晰地“次早达”、“次日达”、“隔日达”三种服务产品,征服客户。
尽管这一举措让习惯了模糊时间概念的中国客户觉得新鲜,不过,联邦快递当时的高端定价策略很快就浇熄了消费者的热情。事实是,价格始终是国内大部分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国内业务冷清了几个月,陈嘉良开始酝酿降价:“开始时我们的价格的确与市场有很大差距,后来是根据市场调研报告重新定的价。”
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6月,短短8个月时间,联邦快递国内业务的价格被三度调低,总降幅高达70%。相应地,其市场份额在此期间增总部已经同意,允许其在中国国内市场最多亏损三年。
对此,陈嘉良回应道:“没有这样的事。”不过,他也坦承:“每一家公司都有投资阶段,任何一门生意都不会开门就赚钱。”
“价格战”的说法更多是源于外界——很多人认为,外资公司的成本一定高于本土企业,而联邦快递是为了扩大市场、摊薄成本,才大幅降价。
据报道,联邦快递每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每个普通员工的学习 费用都有2500美元。有业内人士表示,联邦快递的人工成本和操作成本是民营快递的3-5倍。
“很多人认为国际公司的营运成本一定比本土公司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不管是国际公司还是本土公司,都要守法经营,该给员工的福利都要给,虽然薪水会有一点差距,但其他的成本差不多。除此之外,管理水平的差异还会影响无形成本,比如破损率、丢失率、派错比例等,出错的比例低,理赔成本自然就低。事实上,给员工好一点的薪水、好一点的学习 ,让他们把工作做好,反而能降低无形成本。”陈嘉良显然对上述说法并不认同。
不过,无论目前是薄利还是亏损,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而不仅仅是亚太的经济和贸易中心。”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曾这样表达他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来自博斯公司大中华区资深专家庞复兴的观点也认为:虽然中国的快递行业会经历一个集中与洗牌的过程,但几乎不会面临像发达国家整体市场周期性萎缩那样的风险。
这种信心成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兴奋剂。圈地、整合也好,投资、竞争也罢,总之机会多多。
于是,2009年2月,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从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搬到广州新白云机场;UPS也计划在2010年将原计划设于菲律宾的亚太转运中心移师深圳,投资将达1.8亿美元;而从2001—2009年间,DHL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高达6.14亿美元……
巨额交易
“不是所有B2C都是联邦快递的客户,我们是有选择的。好在这个市场够大,够分。”
“1万亿指日可待。”在阿里巴巴投资星晨急便的发布会上,淘宝网首席财务官张勇表示,中国网购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2009年,全中国2500亿的网购交易额,仅占中国整个零售市场的1.98%。过去5年间,淘宝网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100%,每日 能产生约400万件实物包裹。
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快递市场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购的兴盛。
在邵钟林看来,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是网购时代的“两翼”,互相支持、荣辱与共:“它们不是1+1的关系,而是1×1的关系,任何一项为0,整体为0。”
作为网购时代的“最后一公里”,快递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上游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淘宝、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平台已成为快递公司们最大的客户。
然而,在快递企业们激烈的竞争中,传统的电子商务市场早已变成了一片红海。蓝海还存在吗?
陈平为星晨急便选定的服务方向独树一帜——网购的后续配套服务:“比如实体分仓——从广州寄到北京的货,客户如果不要了,以前就只能退回广州,但现在可以做到就近仓储,把货留在北京,可能很快有另外的北京客户要同样的货,这就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比如试码服务——送鞋时,快递员会一次带两双,一双36码、一双37码;比如电器送到之后帮客户调试;再比如退换货的二次销售……”
联邦快递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几乎完全拼价格的C2C市场,联邦快递基本不做,在B2C市场,它也不盲目抢占。虽然和当当网总裁李国庆相识,但陈嘉良并不打算把当当发展成联邦快递的客户:“坦白讲,我不期待那些在当当买几十元书的客户会使用联邦快递的服务,因为运费可能比书都贵。不过,在网上买上千元手机的人,可能就愿意花几十元快递费来保证货物安全。我很清楚,不是所有B2C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是有选择的。好在这个市场够大,够分。”
陈平曾不止一次提到他对联邦快递的推崇:“它是快递行业的偶像”。他在宅急送工作时,所有分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里,都悬挂着这样一张主题海报:宅急送,你离联邦快递有多远?
或许,在这个市场狂飙、并购迭起的疯狂时代,外资快递和所有的民营快递公司也应该自问一句:你离正确的方向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