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岳占仁 《IT经理世界》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主任吉姆•李克教授和执行主任王捷教授

  在1月底举行的2010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反思”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普遍面临着如何认识和把握金融危机后的战略环境——有些人称为“新常态”(new normal)以及如何在这种新的战略环境中提升竞争力的课题。

  在诸多变量当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领域,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SDGC)作为斯坦福大学针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课题而设立的研究机构,成立几年来做了很多研究。这里我们特邀请SDGC的主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吉姆·李克教授和执行主任王捷教授分别从自己的研究专长出发,阐述他们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问题上的见解。

  金融危机后的战略环境

  记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问题专家,您如何看金融危机后的战略环境问题?

  吉姆·李克:现在大家谈论的变革趋势并非突然降临,过去几十年来,世界一直处于变革当中。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变革的机会。有人曾经说过,“千万不要错过每次危机带来的变革机会”。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来看,管理者需要从两个维度做出思考。第一个维度是关于当前业务战略的执行和优化,第二个维度是关于企业的长期愿景和可持续的商业机会之探求过程。关于第一个维度的讨论已经有很多,而关于第二个维度的讨论则还非常薄弱,原因基本上在于预见未来趋势的困难。但是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应当在这个维度上做出努力——通过发挥自己的智慧或者基于深思熟虑的运气(calculated luck)。

  纵观今天的商业世界,可以发现有两大趋势:一是世界的重心已经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世界经济秩序和相应的一些规则因此需要重新改写,下一个10年将是新秩序新规则确定的关键时期。二是随着中国、印度、东南亚、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自然资源和环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可以预见,各国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会日益激烈。西方国家在资源和环境方面曾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在今后的发展应当汲取历史上的教训。

  对于中国来说,你们今后2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将会有3亿多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你们要在20多年时间里走完美国200多年才完成的过程。这是一个一次性的机会,而且是在对资源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进行,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它能够以一种高效、可持续的方式来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地探索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以及新的领导力和管理方法。

  记者:根据您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如何落地生根呢?

  吉姆·李克:这首先需要各国政府做出努力,但是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商界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从我作为一位科学家的视角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需要两个“多”:一是多国间的合作、交流;二是多学科之间沟通、协作。挑战极其复杂,需要跨国界、跨学科的知识分享和综合的理解。这方面,斯坦福大学走在了前列。我们的各个学院之间以及与校外的产业界以及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一直在进行积极的合作。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综合思考与协作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认识到自身过往经验的局限性,勇于挑战关于战略、领导力的所谓主流观点。最重要的战略思考不是从过往的经验中产生的,而是来自创新性的学习和探索。

  记者:斯坦福大学以科技和创新、创业以及与企业界的沟通合作闻名于世,请您介绍一下斯坦福在鼓励创新方面的经验。

  吉姆·李克:斯坦福大学的宗旨是要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在创新方面,我们一直积极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例如我本人同时是地球学院以及工程学院的教授。像这种情况在斯坦福大学有很多。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华裔企业家杨致远和他的太太山崎晶子一起捐建的环境与能源综合大楼,因为他们两位姓氏Yang和Yamazaki的首字母都是“Y”,环境(environment)和能源(energy)两个词的首字母都是“E”,所以被称为“Y2E2”。Y2E2办公大楼不仅本身是节能和环保的典范,在使用上也跨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把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地球科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学家以及法律和政策研究者汇集在一起,为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危机寻找解决办法。

  斯坦福鼓励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扩展到了整个硅谷地区,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创新的浪潮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另外,斯坦福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勇于探索。硅谷和斯坦福的成长,都是在失败当中不断学习,一步步走过来的。这种文化可能和亚洲的文化不太一样。

  可持续的知识资源

  记者: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捷:这个问题是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SDGC)关注的核心课题之一。概括地来讲,企业管理者要从一个综合的视角看待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需要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涉及三种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第一是可持续的知识资源,第二是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第三是可持续的资本(投资)资源。一般讲可持续发展,讲的都是可持续的自然资源,我们这里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视角。特别是可持续的知识资源,是一个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但是却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记者:请您展开讲一下“可持续的知识资源”的概念。

  王捷: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决策”是领导力和公司战略的关键;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来说,“技能”是执行力的关键。但是对于上述所有管理人员来说,他们都需要装备足够的知识,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而在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以及全球化、信息过载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知识老化和过时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思考高管教育和学习 这个老课题。一直以来,高管教育学习 都是围绕着领导力、战略、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等课程进行的。当然,这些课程都很重要,但是它们无法为管理者带来优秀的商业洞察力,从而无法获得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能力。为了培养优秀的商业洞察力,我们需要仔细审查商业决策和战略执行中使用的知识。

  具体来说,“可持续的知识资源”的概念基于这样一些理由:1. 持续的知识创造。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里知识扩散快速,一些你认为的“独家秘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即成为行业通识。所以,我们需要马不停蹄地持续创造知识。2. 聪明的知识获取方法。知识来源不同,其质量和限度也有相应的差别。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以及从哪里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它们。3. 对知识进行充分再利用,这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框架。另外,需要有专门的方法来进行知识分类和限定。4. 知识使用上的优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知识。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由于信息过载,挑选合适的知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从知识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开发出体系化的知识地图。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知识资源的生命周期,了解它们各自演进变革的规律和应用潜力。

  记者:可否结合企业实践的案例来说明一下,这个框架如何为企业的创新、变革等领域的实践提供帮助?

  王捷:我们先来看一下创新。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促进和保持创新的活力,首先要厘清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创造可持续的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资源?颠覆性创新和普通的产品改进所需要的知识创造、获取有什么不同?例如,苹果公司的iPod、iPhone都是一种普通的产品改进,但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个过程当中苹果公司用到了哪些知识资源?这样的问题就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目前备受关注的电动汽车的例子。哪种电池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电动车行业中独领风骚?这个领域会有颠覆性的技术横空出世吗?美国硅谷的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特斯拉2008年开始量产的电动汽车“Tesla Roadster”是面向高端市场开发的跑车,具有优秀的加速性能,时速从0加至100公里仅需4秒;充电一次可行驶约350公里,这个行驶距离比汽油车略短,但对于电动车来说已经相当出色。而特斯拉这款车所使用的电池却是普通的用于消费类产品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由6831个电池单元组成了一个车载电池组。通常情况下,车载电池组由数十个专为汽车开发的电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外形尺寸也比较大。但是特斯拉认为,消费类产品多年积累的先进电池技术有很多优点,例如每个电池单元的尺寸小,即使电池组的某个单元发生故障,也能降低故障带来的影响。此外,全球每年要生产数十亿个18650型单元,安全级别不断提高。特斯拉就这样使用普通电池技术,集成开发出一种颠覆性的电池控制系统。

  记者:可否用这个可持续知识资源框架对当前正在热议的丰田全球召回事件做一下分析?

  王捷: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战略执行的基础是正确的知识资源、价值判断系统和对风险的态度。企业在构建能力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知识资源不对称的情况。良好的企业商誉的打造需要大量的知识资源,但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点只是使用不当,即可让多年积累的良好的企业商誉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企业需要思考,为了防范这种危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资源。

  从优化知识使用的观点来看,丰田在对错误知识的纠正成本的认识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丰田的管理层可能在此次大规模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汽车产品存在潜在质量问题,但是却未严肃对待。众所周知,错误概念或知识在产品研发阶段的纠正成本对后期的大规模制造阶段要小很多。丰田现在的事件除了造成直接的处理成本之外,更严重的是对企业品牌的损害。因为,担负决策重任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洞察知识使用和优化之道。

  吉姆·李克教授

  吉姆·李克(James O. Leckie)教授现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SDGC)主任、土木环境工程系讲席教授。李克教授本科就读于圣何塞州立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李克教授是1979~1980年富布赖特学者;1981年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鲁道夫·赫林勋章”(ASCE Rudolf Hering Medal)。资深的环境化学家之外,李克教授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专家。

  王捷教授

  王捷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管理与工程信息学咨询教授,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信息学项目主任,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SDGC)执行主任,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商业、运营与制造创新学习 项目执行主任。王捷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王捷教授是管理与工程信息学、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相关决策及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专家。

  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SDGC)

  SDGC是斯坦福大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而设立的产业联盟机构,宗旨是加速产业与科技创新一体化,共享最新商业机会,培养全球型企业家,建立全球精英网络。SDGC目前正在致力于“斯坦福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高层管理领导力”学习 项目,内容涵盖全球化领导所需重点关注的三个领域:全球经济趋势与产业发展机遇,经营管理系统化新思维以及以创新为主导的企业领导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