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去的模式和道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过去,企业以产品出口为主,如今转向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过去是单纯以占领市场为目的,如今转向获取国际人才与科技信息等创新资源。
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为例,目前已经逐步形成3个梯队。
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在全球布局其市场销售和研发网络,利用全球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二梯队以产品出口为主,在海外建立了一些销售网点,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在专业领域能与国际一流企业“叫板”;大量中小型科技企业是第三梯队,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但实力有限,缺乏资金、国际人才和渠道。
“对于大多数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走出去’的方式可能是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而不是大规模的投资或并购。”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研发中心可大可小,其作用一是跟踪发达国家在本领域的最新动态,二是引进更多的实用技术。这种模式对于研发型的高科技企业尤为重要。
而华为、中兴等巨头的发家史也是如此:从第三世界国家低端网络开始,一开始的时候采取小投入,逐渐投入策略,等比较明朗的时候再加大投入。“这种方式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上述负责人说,这样速度看起来似乎比较慢,但风险较低。
速度更快的无疑是直接海外并购。这方面,柳传志对节奏的把握为后来者提供了难得的借鉴。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事后回忆,早在2000年IBM派人与联想谈并购事宜时,被他当场回绝。一直到4年后最终达成协议。“做出收购举动,企业一定得看清了形势,找准了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收购后,能否掌控新公司,心里得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