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人效研究中心发布了《人效白皮书》,与去年不同的是,本次白皮书推出了“人效理论”——员工即人才的“人才观”、有针对性地选拔学习
的“育人观”、主动激发员工的“用人观”;合理重于科学的“驭人观”。
去年的人效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人均绩效不到欧洲企业的六分之一,不到美国企业的五分之一,仅为19%。而在去年的亚洲博鳌
论坛
上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人均薪资是2500—3000元,越南1000元,印度仅为600元。所以,在企业界,有关“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的哀怨之声几乎不绝于耳。
为了消化这种高人工的压力,很多外企纷纷转战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这条法则从来都不会改变。毕竟,别人有
资本运营
的能力,也有这种条件,怎样做都无可厚非。
作为中国本土企业而言,是没有这条道可走的,即使有,也不能走。因为我们的系统能力跟别人相差一大截。在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正在从人力成本的竞争转变到“人均绩效”的竞争。企业唯有关注人效,提升员工人均效率,实现劳资双赢,才能够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效理论”实际上就为中国企业提升“人均绩效”提供了最好的指导,也是中国企业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
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的行动方针。所以,中国企业首先应该调整观念,把自己的员工都当做“人才”来经营,把人力成本的开支当做人力资源来开发;其次,需要建立内部员工学习
学习系统,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得以顺利提升和增值;更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用人机制,激励全体员工爱岗敬业;此外,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
绩效管理
”,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地发挥,从而提升整体的绩效。
资本市场
上,或许经常都有奇迹发生,但是,任何经济奇迹都绝非偶然,它一定来自企业的系统经营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而“人效理论”其实就是经营思维的转型——与其徒劳地抱怨人工成本高,还真不如设法提升自己人均绩效,员工赚不到钱,企业必定赚不到钱,双赢才是企业经营的必然结局,“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