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商业评论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打开电视,常见宫廷剧热播,一个多见的镜头便是皇帝大摇大摆的走在前面,后面及身旁尾随着众多奴才,随时听命。
 
    我是一个极少看电视的人,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但尽管如此,偶尔看电视时,几乎每次都会看到宫廷剧正在热播,看来观众们对这类剧目还是挺热衷的。
 
    现代人谁也没在古代活过,我们是从书中或电视等其他媒介了解宫廷里的生活,透过那些镜头我们知道了做皇帝很爽。
 
    你看皇帝犯了错可以将责任全部推给别人,或者他连推都懒得推,“我是皇帝,我就是犯了错又怎么着?对你们这些臣民要剐要杀,我说了算,连你们的命都是我的。”
 
    你想想,命都是皇帝的,你能不怕他吗?
 
    所以,每朝每代总有那么多的人不惧任何险阻的争夺皇权,为此皇子之间血腥的残杀数不胜数,更有儿子杀父母,父母杀儿子的。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已经沦丧了。
 
    一轮惨烈的厮杀后,终于有人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
 
    这下好了,所有的利益都握在了皇帝手上,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花不尽的钱财,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后宫红颜无数。
 
    这哪叫人过的日子,分明是神仙的日子。
 
    也因为有如此大的利益驱使,我们向来有“得势”的心理期望,和“媳妇熬成婆”的俗语。
 
    在没“得势”之前,在没“熬成婆”之前,你得忍。就算有再苦再难你还是要咬紧了牙关,你得等到“得势”的那天,等到柳暗花明的那天。
 
    因为只有“那天”的到来,你才能翻身农奴做主人,你才可以过上好日子。
 
    当然,在你“得势”了后,你“熬成婆”了后,你可以极尽所能的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你更可以变本加厉的给“后来人”颜色看看,将你多年隐忍的委屈转嫁到“后来人”身上,让他们也领教领教,以抚慰自己那颗含恨多年的心。
 
    在企业里,我们或多或少受着皇权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表现突出的几个方面是:
 
    1、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新人进了公司一定要站好队。
 
    我们被告诫,进了一家公司,作为新人,千万别“傻乎乎”的听信所谓的 企业文化
 
    “老人”们心里明白,比这个写在手册上更管用的是“亚文化”,你得察言观色那些不明说的微妙的人际关系,识相的站好队。
 
    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人际圈如果你进对了,接下来你会更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果你上面的人“得势”了,他们自然会关照你们这些下面的人。
 
    但如果你没站好对,跟对人,同样能力的你却极有可能屡屡与升职加薪失之交臂,直至抱憾离去。
 
    2、企业内部结成了数个利益群体。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一家企业里,人们常会不由自主的结成联盟,或许是因为彼此比较谈得来,或许是源于共同利益的驱使,利益群体里的人们常会走的更“近”一些。
 
    甚至某人人在A部门,心却追随B部门的老大,或者B部门老大的老大,原因是B部门的老大,或老大的老大更有可能“升官发财”。
 
    因此,公司的制度是制度,规章是规章,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识相,是察言观色,是见风使舵。
 
    于是,在某人“得势”或即将“得势”时,身旁总不缺溢美之声。但一旦风头转了,不小心“落魄”了,落井下石之人有之,人们纷纷与他划清界限,令其不禁感慨世态炎凉。
 
    受这些文化的影响,人们通常没有独立的人格,更视坚强的价值观为粪土。
 
    3、企业里人才培养着重“苗子”而不顾其他人。
 
    人力资源 部制定的人才培养体系那是针对“普通人”的,是做给大家看的。真正重要的岗位,特别是企业的接班人,那还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老板看哪些人顺眼,那些人就有可能坐到高位置上,拿不低的年薪。
 
    因此,费尽心思讨老板欢欣者有之,口若悬河的空谈家有之,老板仿佛是企业的皇帝,老板说谁行,谁就行,既然如此,不讨好老板讨好谁?
 
    光埋头做事?那是傻子。
 
    一以贯之,各个部门也都如此。
 
    你有才华是不是?如果你的直线上司“踩”你,枉你有再多的才华又能怎样?他不给你机会你能拿他如何?
 
    因此,被提拔的常不是真正有能力的,多是“听话”的,是那些懂得察言观色的。
 
    于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人们每日 寻思的多不是如何将工作做的更好,而是人际间的风吹草动。
 
    对于企业里“苗子”的话题,德鲁克也发表过他的观点:
 
    “一家公司所能做得最糟糕的事,是试图去培养‘苗子’而不顾其他人。”
 
    “有80%的人都没有被列入苗子的开发计划之中,他们当然会感到自己被忽视了,因而可能比以前更无效率、更缺乏建设性、更不愿意去从事新的工作。”
 
    对此,德鲁克进一步说道,
 
    “在被选为‘很可能接班’的年轻人中,10个之中有5个在40岁时就变成空谈家。
 
    相反,那些看来没有什么‘才华’也不擅长讲话的年轻人中,10个之中倒有5个在40岁初期的时候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以上只是我此时思考到的企业里受皇权文化影响表现突出的几个方面,欠缺周全和严谨,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再拾遗补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