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喜军 《当代经理人》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软实力”的差距

  《当代经理人》:在“软实力”的维度上,哪些世界级的成功企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在哪些方面的“软实力”最为突出?

  谢祖墀:我们提出,软实力有四个维度:成为技术和创新的领导者、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成为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企业公民,以及抓住客户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望。许多世界级企业在这几个维度上各有建树。

  《当代经理人》:中国企业在“软实力”的构建上,与一流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其中,哪几个方面的“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特别需要提升的?

  谢祖墀:目前在软实力的培养上,国内企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CSR)。比如很多企业在四川地震赈灾时的慷慨解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赏。

  除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国内的企业还可以在软实力的第二个维度“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上面多下功夫。很多成功的跨国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所建树。

  企业领袖本身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企业品牌的一个“特写”。目前国内也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企业家,他们才智过人、独当一面,但是其国际知名度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的企业家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

  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做得还很不够。中国企业擅长模仿和引进技术,模仿很方便,也很快速,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后发的优势,但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优势难以维持,也难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模仿最终只是一条“末路”,并开始致力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比如华为,他们拥有一支上万人的庞大的研发队伍,每年将巨额的资金投入研发,这种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在国内企业中是罕见的,也正是这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帮助华为迅速崛起。

  软实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很多国企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有鲜明的企业文化,可是当它走出去、进军海外的时候,这种“文化”就销声匿迹了。将软实力的发展制度化,能够保障软实力的发展延续,也能够在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将软实力轻松地复制到海外,使海外的员工和顾客接受并信服。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补上“软实力”的短板?

  谢祖墀:尽量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对企业而言,要想成功打造软实力,首先必须对软实力的不同发展方式有所了解。我们曾提到过软实力有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其实也可以说是企业的软实力的四个表现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维度开始着手。

  “软”与“硬”的融合

  《当代经理人》:依照你的经历和视野,你认为,中国企业在“软实力”的层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哪些中国企业在“软实力”上的突出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谢祖墀:许多中国企业也开始着手培养软实力,从软实力这四个维度来衡量,比如华为、海尔等重视技术创新已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当代经理人》:在“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搭配以及相互融合方面,请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谢祖墀:变革 开放30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多是重视“硬实力”的建设,看重“硬”的指标,很多中国企业迅速的在变革 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在规模和资金方面积聚了强劲的“硬实力”。但在“软实力”方面却稍逊一筹。在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看重基本能力建设是必需的。不过仅凭基本能力不足应付下一阶段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更成熟一些,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适当的发展软实力,更佳者能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实现企业的目标。

  巧实力,是企业均衡利用其软实力和硬实力,从而“软硬兼施”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该用软实力时就用软实力,该用硬实力时就用硬实力。表面上看,软实力与硬实力似乎是对立的,实际则不然。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结合的。

  硬实力拥有者,往往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手段立即获取短期利益,但却未必能确保长期利益;但如果完全依赖软实力,凝聚力会相对较弱,一旦新挑战出现,看似稳定关系或状态便容易生变。因此,适度地善用巧实力,才能让企业真正发挥它的实力,一方面使硬实力的成果能持久,另一方面避免软实力成为空中楼阁。

  比如, 英特尔 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当然是一种硬实力,但这种硬实力的生成,则是源于其长期坚持创新和科研所积累的软实力。英特尔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的硬实力,又形成了其业界权威形象的软实力。灵活运用这些软、硬实力,就形成英特尔在核心处理器行业强大的巧实力。

  中国企业由小到大,在很长时期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奔波在生死之间,更多是做大做强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的建设,更少谈得上巧实力的运用。不过,在全球企业实力的壮大过程中,也往往是硬实力的培养先于软实力。如果要求中国企业在起步阶段就同时具备软、硬实力,稍显苛刻。但是,现在不少企业已经脱离生死线,硬实力积蓄到一定阶段,企业家们对巧实力的思考运用也应提升到战略高度。

  我认为,建设巧实力,中国企业最大问题之一是软实力不足。企业硬实力容易量化,而且投资收益见效快,很容易被企业所接受。然而企业软实力的建设,难以量化,培育周期长、见效慢,自然被一些以“急功近利”为导向的成长型企业所忽视。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在展示巧实力时,资本、设备等硬实力已让很多全球同行刮目相看,但另一只手中的软实力筹码则没有几个。软实力的缺乏越来越大地困扰着中国企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屠夫与和尚》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