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张述冠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霍华德.舒尔茨从今年年初以来发起的“拯救星巴克灵魂”的运动最近达到了顶峰。7月,星巴克宣布关闭美国600家门店并裁员12,000人的计划,这已是今年第二次大规模关店裁员计划。 对于一个习惯了高速开店的企业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属不易,但却也是迫不得已。

  星巴克的成功,说到底缘于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众所周知,星巴克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在于,他们向客户出售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与咖啡相关的“星巴克体验”。而支撑这种价值主张的资源与能力,显然与那些将咖啡作为货品化商品经营的资源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从生产、经营到服务流程,星巴克都有严格的标准,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烘托出一种“星巴克格调”。这种独特的消费体验,使早期的星巴克培养起一批“虔诚”的宗教信徒式消费者,在这些人眼中,与其说星巴克是一个消费场所,不如说是他们享受某种生活方式、捍卫某种信仰的阵地。因此,这些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星巴克也就可以以相对高昂的价格卖出咖啡,构建自己与普通咖啡商不同的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的创新造就了星巴克辉煌的开端,之后,就像大多数规模渐大的初创企业一样,星巴克也走上了通过资本市场来支撑更大规模经营的道路。1992年星巴克上市,从那以后,主导星巴克发展的逻辑开始发生变化。上市之前的星巴克,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产品价值主张,在相应的资源与能力配置下自由部署企业发展的路径,而从上市那一天起,它就面对“资本的逻辑”对自己的指挥。来自华尔街的逻辑就是,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星巴克在每一季财报中拿出的营收数字,只能持续地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不能停滞或下降。因此,为了实现华尔街对数字永无休止的期望,十几年来星巴克从未停止过扩张的脚步。

  然而,随着星巴克规模的膨胀,它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也开始遭遇挑战。

  星巴克卖的是“体验”,而非咖啡本身,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走货品化道路。货品化意味着以消灭产品个性为代价实现规模效益,而星巴克在资本的压力下所走的急速扩张之路,却恰恰成为一条货品化之路。这也许不是星巴克所愿意的,但却是它无法避免的方向。当星巴克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全世界到处开花时,它在经营上面临的困境也开始显露。作为星巴克核心价值主张的“星巴克体验”,其实是与一定的企业资源与能力相匹配的,但是当公司开始在全世界急速推广和扩展这种“体验”时,它很难以同样的速度来配置相应的资源与能力。没有配套的资源与能力,它就只能以牺牲体验为代价,而一旦牺牲了体验,它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形象受损,而是企业原有商业模式的崩溃:它没有能力来支持客户价值主张的实现,与之相应的盈利模式也就面临挑战,如果无法向客户提供那些独特的体验,就不可能再希望他们为了并无特色的产品高价买单。

  事实上,星巴克不是唯一面临这种“产品的逻辑”与“资本的逻辑”之间冲突的企业。几乎所有像星巴克这类以“体验”为客户价值主张的公司,在上市之后都需要克服这种矛盾:“资本的逻辑”要求你高速不断地刷新营收数字纪录,而“产品的逻辑”则要求你步步为营,在维护客户价值主张的同时实现稳步成长。如何在这两种逻辑之间小心翼翼地求取平衡,是这类公司拥有明朗未来的关键。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要害与敏感关键点》
公司在男厕小便池上贴了一纸条:“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结果地上仍有许多尿渍。后来公司认真吸取教训,纸条改成:“尿不到池里说明你短;尿到池外说明你软”,结果地上比以前干净许多。

启示:有时扬其长不如揭其短!给客户的提案要具体并准确地切中其要害与敏感关键点才有效。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