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现永续经营?对这个经典的问题,一向有着众多不同的答案。在《赤裸的公司:透明化时代将如何推进企业变革》一书中,作者泰普斯科特和蒂科尔给出的答案是:成为高度透明化的开放式企业。 只有那些诚信经营并倡导参与式管理的开放式企业才有机会生存发展,并创造更佳的绩效。
赤裸时代
不管企业愿不愿意,“赤裸”已经是当今企业生存的常态。泰普斯科特和蒂科尔在《赤裸的公司》这样断言。
的确,就在10多年前(甚至几年前),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大多数企业一般都裹得“严严实实”,非公众公司至多通过媒体发布一些经过修饰的信息,公众公司则迫于法规的要求而发布财报和公告,但是很少愿意主动提供更多的其他信息。而现在,大量的事例表明,无论是公众公司还是私人公司,面对着“发达的即时通讯科技、无孔不入的企业告密者、好奇心极强的媒体、人人皆懂且用之的搜索引擎,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类公民社团”,今天的企业无异于显微镜下待检的实验标本,无所遁形。
这种赤裸的生存状态,首先与企业的相关利益者的扩大以及网络化相关。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再只是股东的企业。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与某个企业发生关联,他可能是一个普通消费者,可能是供应商或者经销商,可能是因企业经营活动而影响的社区居民;甚至他还可能是某个公民社团组织的成员。而公民社团,相当一部分也成为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并且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力量。因而,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人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次,全球性法规的完善和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善治”状态越来越关注,而对“恶”的忍耐度越来越低。从广泛的角度来看,在商业世界,对“善治”的渴望使利益相关者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共同降低了对“恶”的忍耐度。一个苛待员工的老板,同样也不希望自己购买的袋装食品中含有超标的化学药剂,或者含有未经标注而危害性不能确定的转基因成分。一个在污染环境企业任职的员工,照样可能会因为家园受到污染而加入反对企业的游行者行列,或者在网上发布企业污染环境的内幕。
再次,通讯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使得全球范围的即时通讯和开放式信息交换变得容易而且便宜。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无所不在,其迅猛发展的势头无人能够遏制。截至2008年6月,中国已经有2.5亿网民,而全球则有14亿。这些网民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各种专门知识。在这庞大的群体和便捷的互联网面前,已经很难有什么绝对的秘密或者无法戳破的谎言。
扩大的、网络化的利益相关者对“善治”的要求(尽管可能是复杂的),与即时、开放的互联网一连接,就产生强大的威力。“今天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界的忧虑是前所未有的,也有着绝佳的机遇可以深入洞悉企业的秘密。他们掌握着左右企业绩效的影响力,甚至拥有可以将企业一夜整垮的权力。”回想包括安然事件在内的2002年美国企业的信任危机,这句断言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
透明化
在赤裸的环境下,权力正由公司向员工转移,由企业向客户转移。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必须考虑通过内部程序如何应对新的局面。作者认为,不如“积极拥抱透明化”,主动提供相应的信息。“赤裸”的生存状况,与企业的透明化,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赤裸”是从企业外部审视的、对企业生存状态进行描述,而透明化指的是一个企业如何对信息的公开与透明进行管理。
按照《赤裸的公司》一书的定义,透明化一词的涵义在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影响其利益的事项能够得到必要的信息。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要真正做到却非常难。首先,它要求企业持有强烈而正确的价值观(两位作者将这种价值观归纳为新商业诚信,包括诚实、责任、体贴和透明),并具有依据价值观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毕竟,企业只有在能够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正确地做事情的情况下,才敢于面对赤裸化的生存环境,并主动将企业透明化。其次,企业需要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只是股东的利益。如此一来,对顾客、员工、社会(社区)、合作伙伴利益有影响的信息,企业都应该有开诚布公的意识、机制和渠道。而这种变化,需要解决企业内部的结构性障碍、观念障碍以及利益冲突。最后,企业必须具备真正的能力来分辨什么是必须透明化的(必要的),而哪些(比如真正的公司机密,员工和客户的资料等)是属于需要绝对保密的。
虽然外界的压力很大,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公众要真正了解一家企业的运作状况,以及是否出现欺诈、违法行为或商业不道德行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透明化的进度并不如很多推动者预想的那样快。实际上,在很长时间以来,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透明化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麻烦”。很多企业被迫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来应对透明化的压力。比如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发布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与资源使用报告等等,以满足法规和公众的要求。所有这些制度和报告花费不菲,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并没有转向真正的透明化,而只是用透明化的表象来为自己免除麻烦。这样的企业,最多只能算是“嘴上涂了一点口红”而已。
早期的透明化主要集中于财务透明,2002年的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将透明化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与此同时,商业道德上对透明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透明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其主要的推动力,就是上文所述的,在互联网时代,赤裸的生存环境使企业面临的“强制透明化”:企业已经没有办法通过隐藏或者欺骗的手段来控制真实信息的发布。透明化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开放型企业
既然身在赤裸的时代,透明化是企业终将面对的现实要求,与其通过一系列耗费不赀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企业还不如主动将自己建成高度透明化的开放型企业。
在《赤裸的公司》一书中,作者将透明化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公司注重合规,他们在社会中遵守法律并遵循行为标准。他们按照非赢即输的观点来评估结果,注重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仅仅在必须的情况下,或者在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情况,才会注意将外在负面效应最小化。
二级公司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在关系管理方面走得更远。他们加强与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顾客、雇员、团体还是伙伴。他们吸收了家长式的作风“相信我们,我们知道什么对你们好”,抛弃了非赢即输的观点,对不同的利弊得失进行权衡判断。他们可能会参与一些慈善活动,也可能为一些利益相关者群体关注的事务慷慨解囊。
三级公司也就是透明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也就是“开放型企业”。一个典型的开放型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积极倡导透明化,将透明化、利益相关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看作是竞争优势之源,重新定义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流程来改善与长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和改变社会环境目标尽量一致,但是同时在公开信息发布时也很审慎地评估自己的竞争性情报和安全性。
2.将透明化作为公司的一种价值观,并将之和诚信、责任和维系信任等原则紧密结合,并且通过切实的制度规范、领导力和企业文化而融入到企业运营和企业行为的各个层面之中。
3.欢迎网络化的商业模式,也明白同客户、雇员、商业伙伴、股东和公众之间的荣辱与共的关系对于企业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和利益相关者的对抗中应用透明化和参与策略,在公平的气氛中真诚地对话,并使他们自身保持对承诺的责任感。
4.开放型企业的目标是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创造价值,会把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关切综合起来考虑并妥善处理。面对艰难抉择时,他们会寻找创新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利益最大化。
通过上述特征,可以看到,透明化要求企业重新思考公司的本质,与其他机构以及个人的关系,甚至要重新思考公司在社会中的角色,构建一套兼顾各利益相关人利益的治理机制。
要成为一家开放式的企业,透明化的进程往往要从企业最上层来推动。只有首席执行官才能定义公司的核心价值、标准和文化,才能将透明化融入到企业战略、运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去。毫无疑问,在推动透明化的过程中,首席执行官需要和各种既得利益者群体进行斗争,并且需要解决一系列的两难困境。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一旦企业进入了真正的透明化轨道,逐渐成为开放性企业,那么企业也就具有了永续经营的竞争优势。
为善者诸事顺
这本英文版原著于2003年的《赤裸的公司》,明显是对发生于2002年席卷美国的企业信任危机的一种应对。当时,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安达信公司等这些先前“了不起”的大公司,由于财报造假,迅速使自己陷入了麻烦之中,其中一些企业甚至迅速陨落了。而这个风潮造成的连锁反应,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而开放型企业,就是针对财报造假等违背商业价值观的欺诈和不透明行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两位作者一再指出一个简单的真理,就是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左或者伤害了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那么就算是在短期内企业获取了利益,从较长期的角度来看企业最终还是会为此付出代价,尤其是在当下的“赤裸时代”。商业运作需要诚信才能持久,企业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彼此的信任才能基业长青。而透明化正是建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信任的基础??毕竟,只有具有诚信的价值观并将价值观落实到企业执行层面的公司,才能真正推动透明化,也才能获取长期的信任。
进一步说,一家开放型企业,在顾客、雇员、合作伙伴、社区、股东之间建立起长期的信任之后,则毫无疑问地获取了竞争优势。这种信任能够帮助企业轻松获取必要的融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构建高度的员工忠诚,铸成强大的企业声誉和品牌优势,建立高度的客户忠诚度,并且能够获得合作伙伴的配合支持,从而为企业构建坚实的生存基础,打造强大的发展能力以及卓有成效的运营管理能力。
因此,透明化与企业的“为善”之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抱有真实的关切)是密切关联的,而二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永续经营”(sustainability)。永续经营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会破坏后代的生存状况”。而这不仅仅指的是要在经营中保护生态系统和社区环境,还包括企业本身需建立长期经营并具有兼顾顾客、雇员、商业伙伴和股东利益的能力。而这正是企业透明化和“为善”之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