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现在,江浙和东莞一带有很多性用品的小工厂越来越不赚钱,有的勉强维持,有的干脆倒掉。

厂家为什么不赚钱?因为钱让渠道赚了,定价权都在渠道。在江浙一带和珠三角地区,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一般5%-8%的毛利就开始往外卖,很少有超过10%的。甚至说,你一超过5%的毛利就会被淘汰,因为你不做别人抢着做。现实就是,厂家没有定价权,掌控不了渠道,只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制造商而已。而且,性用品国内往往是代工的比较多。代工本身就是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这种企业就是价格毛利,弄完了以后一放拉倒,跟我没什么关系。

这是国内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典型问题。不仅仅是性用品行业,我们国家从2008年以来,大部分过度依赖对外出口和贸易加工的企业,都是这种状况。原来不重视国内市场,一旦国外形势不好了,就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受挫。

我遇到过很多这类企业主。第一,他们在大的思维上就转不过来。这个 商业模式 他们做了十几年,就5个点,每年过得很舒服,钱赚得很轻松,你为什么要我养 营销 队伍?他不理解。他觉得,原来我这个货卖给人家,我什么都不用管,费用还低,为什么你让我养二三十个人,花这么多钱,人也不干活,还要管他,费劲,还不赚钱。第二,他们没有品牌意识,就是卖产品。这辈子只要把货供出来,就应该没有问题了。第三,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渠道。他们就只有个招商,招商完了以后,货就到渠道那里,卖不卖得动跟我没关系。这个很要命。所以说,我们的企业从思想到意识,到操作方式,都不了解中国市场,从没在中国市场正儿八经做过,就导致了后来的状况。

所有的压力和困惑都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下半年的时候尤其明显。当时我在海宁做调研。以前,皮革工厂红火火地开,到了下半年,你突然发现,周边超市没人了,货不动了,工厂都放假。整个经济形势特别明显,一眼就看得到。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太脆弱了,一旦国外受到影响,工厂立即就会关门。

这些工厂大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沿海地区,占当地经济比重的60%左右,以轻工业和食品业为主,一般年 销售 收入在1亿元-3亿元人民币之间,按5%的利润率计算,年利润就是一两千万元,生活过得很滋润。但是,它们没有根基。根基是什么?你这个品牌在国内市场有没有得到认可。本来很好一个产品,给国外生产,有很好的标准,工艺很成熟,但中国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你,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差,一旦来了金融海啸,措手不及,谁都没想到这么快。

对于这些企业主来说,要把事业持续下去,就要继续投入。但这就面临几个困境。经济好的时候,工厂一开就有现金流,就有积蓄。但是,我们国家对于工业的税务管理是很严格的,你想搞什么都很难,你的利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控的,是稀薄的。但是,老板们有了资金积蓄,一定会往利润高的地方走。他们往往拥有更大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资本轻轻一靠,立即钱生钱。这跟一个企业创造5%-8%的微薄利润带来的效果,完全不同。

我碰到一个老板,特别典型。他说,我辛辛苦苦一年,才赚一千万,我老婆就炒了三套房,什么都没干,买一房然后卖了,两千万到手。我几百号人,这么辛苦,天天早上八点起来,晚上十点半还睡不着,要看账本,看报表。这么辛苦,还要生气,还要跟人打架,去斗。这样才赚一千万,我觉得憋屈,没意义,太没意思了。刚开始,我是反对我老婆炒房的,后来,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为什么?因为我认识很多人,要块地太容易了,无非是找个建筑公司把房子建了就行了。只要政府关系走通了,我就是暴利。

2007年以后,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的:我辛辛苦苦赚取稀薄利润,还不如去投资。有两种资金分流方式。一个是投资 房地产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2007年到2010年,基本没什么风险,就是往上涨。另外一个就是民间放贷。一般来说,没有那么多道理,看你人不错,项目也不错,你去弄吧,反正你要还。你还不了,你走了,你的老婆儿子亲戚都来还。这是一种家族的力量,一个家族来对抗个体的风险。

在中国原生态市场,我们有一个“群氓假设”,群体性的流氓,不是贬义,就是没有规则,不按秩序出牌,变数特别多。但是总体来讲,凭着很强的道德约束力,它能发展起来。

现在,这群人的整体状态就是内心不坚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为什么大家都在等十八大?就是等未来的一个方向,到哪里去、决定干什么。大部分人把户口、孩子、老婆都弄到国外。他们对未来不看好,没有信心,总觉得过程当中要找他算账。这个顾虑始终在他们心中。把资产转移出去,把老婆、孩子弄出去,将来就留自己在这儿,万一生意不好,工厂一关走人。

所以,大部分人说他想做大,是假象,其实他不想。他不想再付出,花点钱像割他肉一样。

这个群体大部分是家族企业。中国家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思维问题。中国人习惯以家为单位,企业主把企业当成家,所有的老板都是家长,都是家长思维。这种家长思维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一只老虎带领一群绵羊。这只老虎个大个高,你领着,我们先跟你混着,企业没有生机活力。当然,中国人功成名就的最大标志就是忙碌和风光,起码看着热闹。这是典型的中国社会心理,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虚拟的东西都归你,你的团队没机会成长。

企业是社会的,不是个人的。这个观念不转变,企业没有未来。

所谓企业的社会性,首先,你养的是一群人,不是一群牲口。中国企业主经常有农场主的思维模式,觉得我就是利用你,你给我打工,我给你工资,我也不亏欠你。你看似给这个工资,对得起他了,但是你想过没有,他要养老,要生病,要给孩子买东西,要吃饭。够了吗?不够。他在你这个企业干一辈子,为你奉献,青春耗没了,未来在哪里,他看不到。这里有很多封建思想残余,把企业当成私有产品,把员工当成长工,这样谁愿意跟你干?

第二,应该向香港的家族企业学习。家族控股,但只有引进更高的有识之士,企业才能发展起来。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你不要总停留在农耕时代的小农意识里,觉得把渠道控制在我手里,把客户控制在我手里,不出现叛军叛将就行。

这些企业家最大的问题是胸襟,就是对待人才的包容。奇才必有异能,但是老板往往凭主观意识不喜欢他。人家犯了一点错误,屁大一点事,好了,批一顿,自己心情爽了,把所有负面情绪给别人了,人家郁闷压抑,工作没有效率。听老板话的人,叫向东就向东,叫向西就向西,这种人是好人,是老板看重的人,但往往这种人是没有能力的人。实际情况就是,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为什么呢?顾忌他,怕养大了以后,会不会抢什么,会不会反水。所有的家族企业都是控制型的,生怕别人来抢。这种小农的意识,会限制这个企业的格局。人性就是这样,你不满足人性,人家就不给你干。如果老板是那种很霸道的,下面就不作为,互相推脱,一开会的时候鸦雀无声,都是老板在讲话,而且他还觉得自己牛X得不得了。

也有老板不服气。他觉得,如果我不管,这个企业会不会塌了。杞人忧天。如果毛泽东天天带兵打仗,冲锋陷阵,他怎么可能建立庞大的思维体系。毛泽东怎么管理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管住了。就这么简单,没什么复杂的,因为他是精神领袖,并且建立了一个机制。老板应该这样,在企业当精神领袖,角色权慢慢放下去。但是老板总觉得这个了不得,就像传玉玺一样,典型的封建帝王心理,没救了。这就是中国,我们社会以家为单位,从家长到家族,从家族再到社会,从社会再到国家,都是这种心理。

其实,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就讲过这个问题:人具有两面性,一个是个体价值,另外还有社会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在通用做调研,发现飞机流水线的作业效率一开始很高,但是不到一年之后,效率明显下降。按道理,专业化分工会提高效率。为什么呢?是工资低了?加了工资,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调研完了得出一个结论:工人说,我天天在拧螺丝,第一这工作很枯燥乏味,第二我拧这个螺丝到底是干啥的,有什么作用,不知道。我拧螺丝,拧上就行了,这是一个工种,但是觉得没有价值。

明白这个之后,他们就做了一件事:带领员工参观退役飞机残骸,请空军战斗英雄到企业来做报告,讲飞机质量多好,即使被机枪打了都没有掉下来。产业工人一听,原来我一丝不苟把螺丝拧好,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贡献了,一下子体会出了社会价值。接下来,好了,所有员工就开始转变,效率极高。

我讲这个案例是想说,美国经过工业化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工业水准已经很强大,这和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就是美国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的设备是成熟的,是先进的,但是我们人的思想没有跟上,这个很重要。这个思想就是职业化心态和成熟的人才管理。这个是需要去调整的。

至于调整的出路,根本不用担心。垮不了。资本是逐利的,它一定会去追逐低成本的领域。如果有政策引导,再加上产业配套的完善,大趋势有了,一切就像流水一样,你只要去顺应就好了。这块肥肉你不吃,自然有别人会去吃。当然,如果你坚持不作为,就会出问题,消耗利润和效益,员工不挣钱,发不出工资,就会有社会问题。现在,很多老板跑了,很多企业出现内部人员纠纷,就是典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