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创新是企业业务增长、业绩提高和估值提升的核心推动因素。因而,随着全球化打破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即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大行其道。

  企业创新切忌不要模仿

  在创新已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司内进行创新,所经历的挫折要远比所想像的大。而模仿最成功的创新实践者的做法,似乎效果也不好。保持创新势头,创造大规模的真实价值的持续创新,唯一能够创造重大财务影响的创新就更难。

  对于播撒和培育创新种子,并没有最佳实践的解决方法。很多领导偏好的结构和流程虽然重要,但还不够。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高管都认为员工和公司文化是创新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创新的基础——重视员工管理

  经验证明,不懈地重视员工管理的三大基本因素将为创新型组织奠定基础。

  首先,要正式将创新工作纳入高管层的战略管理议程中。通过这个方式,创新不仅得到提倡,而且还受到管理、监督和评估,成为公司增长愿景的核心因素。

  其次,高管应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才开展创新工作,要创造环境,让动态的创新网络生根发芽,而不要实施破坏性太强的变革项目。

  最后,应该采取明确措施,培养以员工信任为基础的创新环境。在这样的文化中,员工知道自己的创意是得到重视的,员工也相信表达创意是被鼓励的行为,并能与他们的经理们共同管理风险。这样的环境要比物质激励更能够让创新持续发展。

  创新的指标——领导力

  领导力是创新业绩最好的指标。与其他任何由上至下的措施一样,领导的行为对员工有很大影响。创新从本质上和变革紧密相联,需要从实现短期业绩目标的工作中抽出精力和资源。与其他目的的措施相比,创新工作可能需要管理层鼓励员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鼓励创新行为的前两大促进因素是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强有力的领导,以及愿意花时间积极管理和推动创新的高管。事实上,对创新工作敷衍了事,只说不做是最常见的创新杀手。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高管不能以身作则,不敢冒险,不乐于接受新创意。仅鼓励短期业绩,始终害怕失败也是最大的创新杀手之一。

  让公司领导对鼓励创新负起责任是关键。负责创新工作,应在业绩评估中,专门为创新制定正式的目标指标。这样才更有可能将创新工作视为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作为领导小组的一部分或通过创新委员会对创新进行正式管理,或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创新的战略——重视与激励

  如果大多数高管不积极鼓励创新工作,也没有在创新行为上起到示范作用。他们就不能够给予员工创新所需的支持。因此只能采取一些其他实用的方法,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

  定义能够推动增长和帮助完成战略目标的创新工作。要求员工在收集客户意见、交付服务或者客户体验上开展大幅创新时,其实也在向员工宣布所期待的创新类型。如果没有这样的指导原则,员工只会提出小幅创新,经常是些人们熟悉的点子。

  将创新纳入定期领导会议的议程中。我们在领先的创新型公司中观察到这种做法。这向员工传达了创新工作价值管理的重要信息。设置创新的业绩指标和目标。公司领导应该思考两种类型的指标:财务指标和行为指标。哪个指标会对员工的工作方式造成最大影响?公司领导还设置指标,改变员工根深蒂固的行为,改变公司要求25%的点子来自外部渠道,不要在自己部门进行创新的病态。

  总之,进行创新决策的三个主要方法是花时间决定需要重视的战略类型,谁来负责后续项目,如何将项目成果商业化。很少有人把时间花在设定创新目标、指标和预算上。这很能说明问题,因为那些已有创新目标和指标的公司的高管对所做的决策更有信心。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