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宣州地域广大,人口达到96万,是江南唯一的两个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州之一,经济更为繁荣发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送范传正宣歙观察使制》文中称宣州为“陵阳奥壤,土广人庶”。唐代诗人元稹也说:“宣城重地,缴缗之数,岁不下百余万。李白来宣州时满目所及是“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的场面,与在别地所看到的情景相比很是感慨。
宣城自隋唐起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历时1200多年不衰。但是,它也没逃脱盛极而衰的历史轮回,进入近代,战争和瘟疫时有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使得宣城人口锐减,生产凋零。但是,宣城依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战乱一俟平息,经济便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在江南一带的龙头地位始终未见动摇。直到当代,“南宣(城)北合(肥)”成为千里江淮大地富庶繁荣的形象代言。
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都是以农立国,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富足自然带来经济繁荣,派生出各类产业,酿酒业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且呈发展之势,经久不衰。
我国造酒历史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200—4700年前的黄帝时代。先人们从成熟的水果自然发酵成酒,以及遗忘在老桑树洞里的用桑叶包裹的稀饭或饭经过发酵成酒这个现象,逐步学会了用粮食人工酿酒。且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酿酒经验,尤其重视对原料、水和技艺的选择。
李白一生离不开酒,他的诗歌中不乏咏酒的名句,这首诗却是他唯一一首写给酿酒人的诗,因而,这首诗成为中国诗歌、也是酒史上名篇,传唱千古。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宣城酿酒历史久远,民间烧酿成风,好酒佳酿层出不穷。从宣州出土的西晋时期酒器鸡首青瓷壶和青瓷耳杯可以得知,早在西晋前宣城酿酒饮酒已蔚然成风,沿袭至唐代,更是酒肆林立,闾巷处处闻酒香。大诗人杜牧当年在宣城做幕僚时曾写下一首《江南春绝句》描述此情景:“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宣酒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如此之多的历史文化,让消费者更加的信任宣酒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