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经常有国内做企业或营销的朋友盛情邀请邵珠富到企业“坐一坐”。对此,邵珠富如有空的话,一般也会欣然受邀、去走走看看,至少没有坏处。而好多企业在得到邵珠富不经意的创意或点拨后,往往如获至宝。接着,邵珠富看到的大多情况是,企业一个劲地诉苦:经营如何如何不景气、企业怎样怎样入不敷出、企业怎样没钱请老师学习 ,等等。个中原因,邵珠富一般都会明白,大多情况下一笑了之——因为,不用他们说,每年我都会给国内大、中、小型的企业免费讲授个三五十节策划课,而且由于我讲课一不重复固定讲义,二不讲国内外任何大师的营销理论(如有得罪,望谅),三只针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企业行业特点而针对性地讲。因此,还是颇受欢迎的。

    但事实怎样呢?这些得到了邵珠富营销创意的企业在得到创意后虽然一度将其奉若神明,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却又发现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创意似乎已没有原来想像般光鲜。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个创意或策划也像往往输血或器官移植一样,弄不好就会出现排异反应。而只有经过创意人指导和监督下的执行,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尴尬状况的出现,才有可能不浪费和抹煞了创意人的创意。而没有创意人本人及所在团队监督指导下的执行,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极有可能被搞成了“夹生饭”,弄得不伦不类的,徒增笑耳。

    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就学习 而言,企业之所以“入不敷出”,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营销或产品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此时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必须借外脑,而学习 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所以,越是入不敷出的企业,往往越需要“付出”,付出一定成本、聘请一位不是“一套讲义讲天下”的讲师或策划人,根据企业实际、有目的地在邵珠富“看自己、看对手、看消费者(市场)”这一“三看”原则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方案,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国内一些财经类媒体或网站上发表了一些观点性的文章后,邵珠富接到素未谋面的朋友通过QQ或信箱的形式与我联系,甚至企业的情况及一些机密性的东西传给我,希望能给出一两个点子拯救他们的企业,对此邵珠富正常回答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爱莫能助”,而邵珠富坚持认为,“现场”才可以激发创意人的灵感,而通过对企业现场的实地调查与考察,可以最大程度地验证你的天才创意是否正确,需要完善或删减与否,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而为了省钱,因为“入不敷出”而不愿意“付出”,或者靠着雕虫小技之类的小伎俩骗取创意人一两个好点子的做法,在得了便宜后便草草地行事。表面上看,省下了一点点“真金白银”,结果很能会更得不偿失。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因为营销上有时并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般简单。当然,对于原创性很强的软文,邵珠富一向坚决拒绝比稿,不论这中间的利益诱惑有多大。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很可能就是那种将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讲出来而又能让人们拍手叫好、后悔自己没有想到的文章,而一旦讲出来,大多人都会豁然开朗,再模仿就容易得多了。诚如最近邵珠富在舜网上刊登的一篇关于波罗峪“帮小蝌蚪找妈妈”的文章,之所以被无良的营销人员盗用,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个被他们熟视无睹而一旦讲出来又非常有意思的思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