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完全是机会导向性的冲动国际化,没有战略很难躲避风险。”1月8日,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谈及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现状时如是说。
徐乐江指出,尽管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5大对外投资国,但累计对外投资仍仅位列全球第17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8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09年明显减速,2010年恢复较快增长,未来有很大不确定性。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中国累积实现非金融直接投资500.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2%。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没能对外投资存量规模仍然较低,境外直接投资中有较大比例会返程投资。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44%流向以投资控股公司为主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一比例是第二大流向金融业的3.5倍,是第三大流向采矿业的5.3倍。
“最近我看了一份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2011年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排行榜。在这个榜单列出的50个国际化指数最高的企业当中,钢铁业只有一家,只有宝钢入围,而且排名比较落后,仅位列第25。这一结果也比较公正,尴尬地显示出变革 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国际化的现状,或者说制造业的现状。”徐乐江说。
宝钢针对全球钢铁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以海外销售收入比重,海外资产比重,海外子公司比重来衡量,安赛乐米塔尔的国际化指数高达90%以上,塔塔钢铁则超过80%以上,日韩企业普遍在30%以上,而宝钢只有7.75%。
徐认为,宝钢国际化程度不足世界同行领先水平的10%,与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他认为,国际化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造业相对复杂的产业链流程限制了国际化是重要原因之一。“钢铁业在海外投资制造基地,必须面对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布局,统筹考虑原料来源以及用户群体,并需要不断投入以及技术支撑。”他说。
此前,宝钢曾计划在巴西投资建设500万吨钢厂,但这一计划于2008年流产。“我们在金融危机前的巴西做了很长时间的尝试,在2008年4月份我们主动放弃了研发500万吨钢厂的项目,实际上这个项目本身我们感觉到当地的环境、当地的法律还是不具备的。”徐乐江说。
参与这一计划的宝钢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土地、环保、工厂等成本超出预期致使宝钢最终放弃这一计划,至于是否重启巴西建厂计划目前尚无定论。“未来巴西仍然存在投资机会。”该人士称。
徐乐江强调,中国制造企业要制定严密的国际化战略,企业要对自身的能力特点、行业前景等作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身的国际化目标和路径
“有战略就会发现满眼都是机会,没有战略满眼都是风险。”徐乐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