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至今仍是企业界制定战略时的主流指南。他们习惯于通过分析各种经济力量(五力模型)来寻找更佳的商机,从而作出战略决策。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套理论的逻辑太过强大了。不过,逻辑思维有长处也有短处:长处是它听上去逻辑强大,非常有说服力,短处则是无法产生能够颠覆性创新,很少有创新是分析出来的。
如果你分析苹果的创新战略,你会发现那些创新产品很少是分析和规划出来的。他们就像制作花瓶一样,之前只是有一个大体印象,很多细节未必很清楚,正是在转盘旋转的过程中,花瓶才慢慢成型。乔布斯并非是一个创新的先知,他在走到那一步之前,往往也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那些创造历史的人通常不是理论分析者,他们依赖自己的直觉。
一个优秀的战略制定者,不仅仅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需要很强的直觉感受。他们必须同时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近期关于人类认知的研究发现,战略领导者若能利用联想思维去发现、利用并说服各方接受远离现状的机遇,通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战略创新不仅依靠理性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创新战略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结果。
这个理论和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手艺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认为,迈克尔.波特的框架对我们分管逻辑、分析、数字的左半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完美和漂亮的框架很可能只反映了事实的一半真相。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在学习和尝试中产生的,是企业的管理者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而得到的。这是一种新的视角,一种会启发创新的视角。
为了启发战略制定时的创新思维,战略领导者从事以下三项关键任务时面临的巨大挑战:第一、发现机遇,第二、抓住机遇,第三、认可机遇。在一个拥挤的市场中,要发现机遇是很困难的事情,要让别人理解并接受自己发现的新战略也绝非易事,同样要让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接受公司改变身份认同,放弃行业中原有的战略选择,更是难上加难。
联想思维可以帮助战略领导者管理自己和其他人的思维。采用这种方法时,战略制定者会将某种商业情境与直接或者间接经历过的其他事情进行比较,形成新的思路,根据既有经验重新理解当前的情境。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在处理相对熟悉的环境时会非常有效;而在陌生、模糊不清的新环境里,联想思维则是一种更加自然的推理机制。
人们常常建议战略制定者“跳出固有的思考框架”,不过这并非易事。利用系统的联想思维,领导者可以学会如何发现远离固有认知的机遇,培养重新构思业务的技能。他们还可以学会如何激发正确的联想,引导他人形成类似的新思维。掌握了战略领导者必备的这种新心理学观念,在认知关系上原本距离遥远的机遇便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