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 Antibodies是一家2006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这家公司脱胎于“生命科学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项目。这个实验室是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联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的“分子生物学”科研力量共同组建的实验室,是一个国家级研究中心。随着科研的不断推进,公司也在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在瑞典大学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公司,大多是教授出来开办的。
瑞典是诺贝尔的故乡,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瑞典国土面积不到4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无人原始森林,城市面积占1.5%,约为585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上海的4/5。几乎所有的瑞典大学、公司和公共设施都设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接近90%的人口也生活在城市。在这弹丸之地分布着60余所大学,其中不乏在世界享有盛名的学校,如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隆德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也分布着众多公司,如沃尔沃汽车、爱立信通信、宜家家具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人均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与很多国家不同的是,瑞典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在高教体系内进行。许多瑞典公司都布局在大学周围,和大学有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因为成熟的资源配套变得十分容易商业化。
从实验室到公司
几年前,“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团队在进行一项针对人类蛋白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确定每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置,简称“绘制人类蛋白质图谱”。他们的方法是通过找到每种蛋白质的抗体来寻找组织内的蛋白质。但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发现,做出来的抗体不仅对他们的研究十分有用,在人体免疫药物研究和医疗诊断方面也十分有市场。于是,他们在2006年决定将其商业化。
“那时候,我们几十个研究人员共同申请了专利,并将其打包入股获得公司32%的股权,风险投资机构占30%,余下38%的股权由各私人投资者共同拥有。”玛丽安娜·汉森(Marianne Hansson)介绍。她是Atlas Antibodi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皇家理工大学念博士期间参与了这项研究,是研究的共同专利享有者。“我们的产品70-75%的客户是大学和医院,在欧洲销量很好。”
她说瑞典有一项十分迷人的制度——即使你在大学任职或学习,你随时都能将你的想法或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并拿去开公司。但在绝大多数国家,这些成果属于职务行为,你无法带走。瑞典的专利法规定:除非与公司或其他单位事先有专利权协议,公立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拥有公立研究项目成果的专利权。同时,瑞典的大学为了促进研究人员申请和转让专利,设立了许多咨询公司,协助进行专利申请和交易活动。这项规定,催生了大学周围的许多新公司。
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皇家科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卡罗琳斯卡等学府为核心的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地区,聚集了瑞典58%的生物技术公司,许多是类似 “Atlas Antibodies”这种研究人员开创的公司,也有阿斯利康等知名跨国企业。乌普萨拉是世界上集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让、产业转化及生产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一位在乌普萨拉大学念分子生物学博士的中国学生庞燕红告诉记者:“这里搞科研太方便了,处处都是小企业。有时候做实验需要一些中间产品,在国内你得自己在实验室里干3天,在这里花点小钱找个小企业,很快就给你做出来了。”
从集装箱到科学园区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被誉为全瑞典就业率最高的大学。这是一所私立工科院校,在汽车、通讯、建筑等领域科研实力强大。它位于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是整个北欧的工业中心,沃尔沃集团、爱立信通信公司、萨博汽车、IBM等公司的研发中心都设立在这里。有人把瑞典和中国做比:斯德哥尔摩像北京,哥德堡更像上海。
查尔姆斯第一副院长马茨·卫博格(Mats Viberg)告诉记者:“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对瑞典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他介绍,这里大部分专业尤其是硕士项目都和当地的优势产业紧密联系,如汽车和自动化工程,通讯工程等。他对外滩画报说:“我们瑞典有一个词,在英语里找不到对应的,大意是innovation for society(创新对社会的有益程度)。这是纳入教授评价体系的。”
在查尔姆斯校区内,有三个国家级科学园区,同时与爱立信、沃尔沃、SKF、 ABB等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奥拉·卡森(Ola Carson)是汽车工程硕士项目的负责人,他是能源工程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他告诉记者:“我们几乎年年都会和学生们动手研发、制造一种小型赛车,然后到世界各地比赛,和世界同行业的最新技术挂钩。汽车学院、商学院、核物理、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学院等都有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制造模型车,学生会学到如何开发产品,如何做产品经理。我们甚至直接会请产业界的人来,如沃尔沃的产品经理参与整体开发,提供帮助。”
这种合作并不是单向的,卡森说:“我们也为沃尔沃、爱立信解决问题,提供帮助。”这种“接地气”的研究成为许多国际学生选择这里念硕士或博士的理由,一个正在念电力工程硕士的英国人毫不讳言,来这里念书是因为这里更好找工作——大公司多,要办企业也不难。
在瑞典,许多大学都设有“创新转化机构”,促进学术和产业的对接。在隆德大学,普通学生的小创意也会得到尊重,有不少学生选择在集装箱里开办自己的企业。 “创新实验室”是隆德大学2001年开始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意,自己做老板。比如有学生发现,在水果店,人们通常要弯腰把水果拿到柜台上;他想到做一个柜子,内置自动升降级,将水果从地面升上柜台。他在集装箱里呆了一年,成功出售一台设备给斯德哥尔摩的一家杂货店。
在“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向实验室专门人员讲述他们的点子,专业人员提出建议并帮学生保密,学生有一年时间能在集装箱里发展自己的企业,免费享受所有设施,之后就必须搬去别的办公地点。统计数据显示,5年后,65%的公司还在。
隆德诞生过许多影响世界的创意,如蓝牙、核磁共振心脏检查技术、尼尔斯·阿拉瓦尔的人造肾技术等等。当年,爱立信、诺基亚、IBM、东芝等5个跨国公司与隆德大学组建了全球性的蓝牙技术研发小组,最后这项技术诞生后,使用了隆德城的创始人、丹麦传奇国王哈罗德·蓝牙来命名。
当年,瑞典的首个科学院 ——爱登科学园区就诞生在这里。如今,科学园区已经遍地开花。瑞典研究所的苏珊娜·沃格伦(Susanna Wallgren)评价说:“在这里,研究和产业之间的道路是贯通的。这种机制让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教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会去做研究,会去解决问题;当然,也很容易让自己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