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哈佛商业评论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决策。做决策需要依靠大脑,但大脑会经常欺骗我们,导致我们出现认知偏差,做出错误决定。一个人认识自己困难,认识自己的大脑的运作方式更困难,因为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自己大脑,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还好,心理学家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我们的大脑提供了一些洞见,帮助我们避免决策过程中的陷阱。

认知神经科学家阿兰.桑菲通过研究大脑思维的过程,发现人的大脑无非是在动物的大脑上加了一层文明的物质——人的脑皮层,正是这部分物质能够让人进行计划、思考和决策。由于人的动物本能比文明的物质进化得更加久远,因此人的动物大脑往往会“劫持”我们的认知功能,我们有时候会受人的动物本能的驱使,做出非理性的和不合逻辑的决定。

因此,永远不要高估了人的理性,人往往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杜克大学教授丹.艾瑞里写过一本书《PredictablyIrrational:TheHiddenForceThatShapeOurDecisions》,中文译名《怪诞行为学》,就列举了大量人的非理性行为。人们在做出这些非理性的举动出来时,往往是不自觉的、顺其自然的,他们事后甚至不敢相信,当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出来。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避免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呢?一般来说,企业高管在面临重大战略决策时,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下属提供的信息。这些下属往往比高管更贴近项目本身,但往往会因为一些情感因素存在判断失误,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偏见。管理者在决策时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识别并消除下属团队的认知偏见,提升决策质量。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重大决策十二问》,认为企业高管即使认识到自身的认识偏见,也对于纠正自身的认知偏见没有什么办法。他们能做的,就是在适当的工具帮助下,发现并消除团队成员的认知偏见,建立不受认知偏见影响的决策流程,提升整个组织的决策质量。

这篇文章提供了12个问题组成的问题清单,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决策者应当问自己的问题,第二类是用来追问建议者的问题,第三类是用来评估建议本身的问题。

第一类问题包括:1、提案团队是否会为了私利而犯错?如果提出建议的人可从某个结果中获得超乎寻常的利益,决策时要格外审慎。2、建议者是否感情用事?当建议者对提案有很深的感情,就容易低估风险、夸大好处。3、提案团队内部是否存在不同意见?事实证明,那些敢于在决策过程中不随大流、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他们的意见尤其值得关注。

第二类问题包括:1、提案团队对情况的分析,是否过多地受到类似显著事例的影响?2、其他可靠方案都考虑过了吗?3、你现在能搜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吗?4、你知道提案中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吗?5、提案团队是否认为某个人、某个组织或某种方法在一个领域获得了成功,它就能在另一个领域照样成功?6.建议者是否深受以往决定的影响?

当每一个管理者用这套方法去做决策时,他会很容易建立起一套不受认知偏见影响的决策流程,从而提升决策的质量。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