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姜博士的主要立意,“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来,最大的误解是把出口化当成了国际化。”这种观点和定义容易引发误解。
首先,根据笔者浅显的理解,出口与国际化不是分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出口的过程属于国际化的一个阶段。很多中国企业正是从产品的贸易型出口、才逐步迈向更高级阶段的国际化实践。所以,众多还在出口阶段的中国企业大可不必为自己坚守的出口业务而感到“内疚”。出口同样是响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号召。
第二,国际化并不是所有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也不必要一定从出口型企业过渡到国际化的企业;一切还要看自身的战略定位、宏观环境以及自己所拥有的半斤八两。
第三,姜博士的文章中对“国际化”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其实,整个管理学界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如果参照TCL的策略,境外兼并收购就是国际化的同义语,也有失严谨和准确。产品出口、境外设点、收购兼并、境外直接投资、境外合资合作参股、境外IPO、承揽业务(如国际工程承包)等等,都应该属于国际化的范畴。因此,国际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地缘上的全球资源配置。
第四,姜博士文中关于家电行业领导者从美国转移到日本、韩国,再从日韩转移到中国是大势所趋的判断也有些过于乐观。事实上,中国的家电产业除了在上世纪90年代漂亮地阻击了洋品牌、确立了自身市场地位之后,遗憾的是这十几年来在产业进步和创新方面,步子不是太大,距离成为家电产业的领导者尚需时日。
姜博士的文章引发了我们和产业的思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将TCL作为中国企业实践国际化的标杆,还需观察。
(作者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