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段俊平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全球化的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的全球化也越来越明显,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连任成功的庆祝会上引用中国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明志的格言,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讲演时引用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作为开篇词,访华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过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法国总统萨科奇在谈论世界形势时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日益被世界熟悉和认可的见证。中国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被世界所关注。但是在中国,反而对自己的文化不屑一顾,甚至有些人嗤之以鼻,大多数学者都在热衷于谈论全球化,中国企业家演讲开会最多的用词也是全球化,最近到国内一座有名的医疗机构参加医院文化方面的论坛,到会的医院院长们一听到“仁爱”及“济世”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化的东西就摇头,大家一致认为医院文化要全球化,但全球化医院文化是什么又不了解,但了解不了解就要全球化,就连救死扶伤最体现人性的医院都要抛开人性本质的东西而追求政治化或所谓的全球化的东西,好像一出现仁爱等儒家伦理道德就不是全球化。这种现象其实是一个民族不自信的表现。我们不反对全球化和现代化,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和物质的繁荣与国际接轨,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相似的现代生活方式。但文化有全球化的成分,但全球化并不是把民族性和历史性全部否定。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价值本原。
西方的文化具有二元性,在精神层面它的价值依据是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它又强调功利主义精神。所以它强调的正义和公平也是相对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宗教的纯精神性,一方面确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性。所以西方文化的价值本原很难在中国落地。首先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本原并没有功利色彩,中国的文化本原是以儒学为主流的哲理系统,它主要体现的的是生命存在的整体意义。是文和质的统一的人格理念。这里的“文”就是是指人的后天的文化修养,“质”是指人的先天自然的心性。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注重在文明的创制上一定要文质合一,既要通过文化来规范人的品性,也要遵循人的自然属性。尚质、重情、注重自然,这是中国文化的本质。比如在现实当中,一些组织和企业违背和超越了人们自然和天性的特点,用不符合人性的东西规范人们的行为,只能适得其反。文化大革命时的“一句顶一万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把最高指示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里”这些都是文质不合一的表现。儒家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生命之本,是文不能超越的界限。这种文质合一的人格理念是中国文化的本原,它对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文质合一落实到人性中就是儒家倡导的人性善的哲学。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文质合一恰好相反,它注重人和自然的分化,它认为人都有原罪,人性是恶的。所以它要有宗教来救赎,它要用神的力量改变人的恶,使人从善。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说人天性是善的,可以用“内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心性本来就是好的。《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在讲人性善的文化本原。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孟子的四端说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关于人性的代表理论。孟子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的所说的人的“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端的特征就是自然。人生活在分化的世界中,往往在现实中“三思而后行”,但在关键到生命攸关的临界状态时,人往往是出于自然的本能。比如我们见义勇为时,并不是想起了伟人的教诲及伟大的祖国,更多的则是出于人性的冲动及人性的自然。孟子的“四端”当然也是指人性中的善原,要想发扬光大,还需要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作用。所以中国文化讲“内求”和“内修”,人性自然的那部分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道”,“道”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孔子在《易传》中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自然的心性之学和经过教化的成德之学的综合。而西方的文化是心性与教化隔裂。它是人与自然的分化,所以西方的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人。 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相关观点可以参见《孟子的四端与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的最基本的内涵和作用就是“整合”,没有整合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也是不断的在分化和整合中,但是无论时代是新与旧,有些基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文化的本原,是文化的“道”不会改变,民族的性格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变,那么它血液里文化的基因也就不会变。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不会改变的。
从传统来说,中国人是很有历史意识的,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要修前朝的国史,这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连续性,这表明中国人把历史看的很重。但是现代中国的文化意识却出现反传统的意识潮流,并且这种潮流占了主流,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文化价值本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一个哲理系统。抛开它的封建性后,其实它是中国人精神意识中已形成的价值哲学。中国人已认可和习惯了它的精神产品,但是在反传统的意识形态下,我们的哲学、艺术、文学等精神产品完全与中国文化脱节,而是过多的与西方文化接轨,过分强调现实生活的功利精神而忽略了人的心性自然的属性,结果造成了我们的文化产品无法切合中国人的精神诉求,更无法唤起和升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境界,这是我们文化产品没有永恒性最根本的原因。
造成我们反传统的原因很多,但是近现代中国的积贫积弱和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人对几千年文化的反思,认为孔孟的儒家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把中国的一切落后都归在了文化上,这显然有些偏颇。中国文化是有他的落后和封建性,但作为精神上的非政治性的哲学系统它是中国人精神最好的表述和特征。看待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在“五四”运动时,广大革命者反思中国文化和苦苦求索新文化体系是历史的产物。当时中国处于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国家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候人们把这一切归罪于中国的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对的,这时候人们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也情有可原,但现在看来我们应该用科学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就其哲学性还是有其生命力和价值的。就连当时反中国文化的胡适在晚年时也在反省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偏颇之见,他从杜威主义变成了坚定的中国文化的接受者。现在我们应该重新来审视一下中国文化的优与劣的时候了。我们现在的文化导向和文化产品过多的忽略了人性自然的东西,自然不自然的去追寻西方的功利精神,我们又没有宗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造成了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匮乏。 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中国人的反传统意识及中国文化的价值本原》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超越于现实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上的“道”的追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道”就获得了人之初的为人的价值和意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将人生存的意义。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本原。我们现在强调的生存意义是吃得好、穿得是名牌,开的是豪车,住得是别墅,物欲占了文化的主流,这样的追求就失去了生活的本质意义,这其实与中国人性和中国文化的本原背道而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反意识的潮流导致的。
近些年,中国社会出现了可喜的现象,中国社会在前行中意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有回归的迹象。国学热也说明了这一点,各地祭孔和宣传儒家思想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但这些都是形式而已。传承中国文化就要重塑其价值的本原,建立中国特色的精神哲理体系,真正把人的自然精神需求与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文质合一的文化宗教系统,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和道德信仰体系,这样中国不仅是经济强国,也是文化大国,中国文化也许能成为世界各国全球化的标准。
作者:段俊平,爱维龙媒董事长,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管理学者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生意》
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

境界思维: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