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想的实现过程,却又是一个出问题的过程。多年来,企业中的目标设定已经成为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业绩的“灵丹妙药”。管理者们通常认为,相对于那些模糊而又容易实现的目标,具体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往往更能提升业绩水平。但这只不过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而已,他们往往会忽视了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因而造成了一些企业目标设定的滥用、扭曲。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企业为目标所累,员工为目标而疲于应对,甚至不择手段,用不道德的行为来完成那个已经被扭曲的目标。哈佛商学院教授马克斯•巴泽曼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目标设定的滥用使它不仅不如想象中管用,甚至常常产生巨大的反面效应。巴泽曼教授建议管理者选择性地使用目标设定,使用时应附上警告标志并密切监控其使用过程,
扭曲的目标设定
实践是检验目标的唯一标准,也是考验目标设定正确与否的依据。往往在目标的设定中会产生一些脱离实际的想法,导致了一些盲目而不切实际的目标被设定,结果却事与愿违,发生扭曲。为了让大家对扭曲的目标设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巴泽曼教授从下述例子中剖析目标扭曲后的教训。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生产销售小型节能油汽车的国外竞争者不断蚕食着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面对这一威胁,福特的首席执行官李•艾柯卡宣布了一项具体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目标:设计生产出一种“重量不足2000磅且价格低于2000美元”的新式汽车,并与1970年投放市常这一目标的出台,再加上如此紧迫的期限,就意味着公司各级管理部门或人员不得不压缩产品安全检查环节,以加速新式汽车福特Pinto的研发和生产。其中一项被忽略的程序就是油箱的安全检查,而这个油箱是被设计安置在车轴后方,碰撞挤压的安全距离不到10英寸。福特Pinto投放市丑所出现的诸多诉讼显示,公司应当改进油箱的设计,因为一旦发生碰撞或追尾,福特Pinto就会起火。但后来的调查披露,福特公司发现了这一危险后,仍继续坚持这一目标而并没有对设计缺陷采取补救和改进措施,因为他们计算后发现,由于福特Pinto起火事故所引起的诉讼处理成本远少于补救设计缺陷的成本。在巴泽曼教授看来,福特公司具体而又富有挑战性目标——快速推向市尝节油、降低成本——是以牺牲其他非具体但却重要的指标为代价的,如安全、道德行为、公司声誉等。
目标演练成的错误
扭曲的目标往往会演变成错误的目标,这一演变也是因目标而走向疯狂的过程。但巴泽曼教授看来,诱发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以下四个因素,“它们是真正的‘导火索’”。
当目标过于具体时。因为一旦有了目标,人们就会缩小其专注的范围。巴泽曼教授认为,虽然目标能够集中注意力,但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得过于狭窄,从而让人们忽视了任务的其他重要特征。高强度的专注会让人们看不到那些看似与其目标无关但却很重要的问题,例如福特公司的员工在赶时间将新款汽车Pinto推向市场的时候,忽略了非常重要的安全性能测试。
在管理者为某个问题的具体方面设定目标的时候,他们往往也无法预见到目标的最终实现情况。“目标的设定可能会引发员工产生短视行为,专注于短期收益,而忽视那些对企业具有潜在破坏性的长期影响。”巴泽曼教授说。
当目标太多时。当员工一次性追求多个目标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问题。巴泽曼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具有多个目标的情形中,人们往往会对那些容易实现和度量的目标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当质量和数量目标的实现都很困难时,参与者往往会牺牲质量目标而尽力实现数量目标。
当时间范围不恰当时。即使目标的性质定位准确,其时间范围也可能不恰当。例如,那些强调即时业绩的目标,往往促使管理者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巴泽曼教授研究表明,相对于业绩报表发布间隔时间长的企业来说,那些频繁发布季度业绩报表的企业往往更能达到分析师的语气,但在研发方面却投资较少。一些企业正从这类错误中吸取教训,如可口可乐在2002年宣布公司将停止发布季度业绩报表,改为提供公司在长期目标实现上所取得的进步信息。
此外,巴泽曼教授认为,一旦目标实现了人们就会放松,会暂时停下来休息。某项针对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的研究,极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下雨天为什么很难打到出租车呢?大多数人都将问题归因于需求:一旦下雨,打车的人就比平常多。但研究表明,供应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旦雨天的进账加速,出租车司机从曼哈顿街道上消失的时间就会早于晴天。因为大多数出租车司机都设定了每日的具体目标:在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挣到上缴份钱的双倍。在下雨天里,出租车司机挣钱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晴天,因此完成目标后就回家了。
巴泽曼教授认为,如果纽约市的出租车司机使用更长的时间跨度为目标,例如一周或一个月,同时跟踪和满足需求增加的情况,他们的总体工资就会增加,而市民在下雨天被淋湿的情况也会因此减少。
当目标过于具有挑战性时。提倡目标设定的人认为,应该尽可能提高目标的难度以激发员工斗志,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致力于目标的实现,但同时也不应该将目标设定得太过挑战性,以至于员工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但在巴泽曼教授看来,这种观点有它的逻辑道理,但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转变风险态度、助长不道德行为、产生目标失败的心理成本等。
他研究发现,目标会使冒险性行为增加,大陆伊利诺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976年,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的董事长宣布,公司将在5年内实现贷款规模能比及其他任何一家银行。为了实现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大陆伊利诺伊银行从原先的保守放贷转变成积极放贷,还允许放贷人员从一些过度投资于高风险贷款的小型银行那里收购贷款。如果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的借款客户都有能力按期偿还贷款,那它就将成为美国第七大银行。但不幸的是,由于大量贷款的拖欠,大陆伊利诺伊银行最后到了不得不靠美国政府出手救助的地步。
此外,巴泽曼教授认为,过高的目标设定会催发两种不同类型的欺骗行为。第一,受目标激励时,人们可能会选择采用不道德的方式来实现目标。例如,在西尔斯公司,汽车修理工往往会告诉顾客,他们的汽车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需要修理,其实很多都没有必要。第二,会促使人们伪造或夸大自己的业绩水平。为此,在美国博士伦公司实现销售目标的员工,往往会被要求汇报一些并非真正发生过的销售行为。
显然,讲究道德的企业文化能够控制目标设定所带来的危害,但同时,目标的使用也会影响企业文化。尤其是注入“目标管理”之类的目标设定,营造了一种侧重于目的而非方法的企业文化氛围。“具有进取性的目标设定将会令企业内形成一种不道德行为盛行的氛围。”巴泽曼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