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正面临巨大而颠覆性的挑战。在这场战役中,京东对撼淘宝商城,苏宁易购与有沃尔玛背景的一号店是第二梯队。
今天微博上,DCCI的总经理胡延平发布了一组数据,引发了“京东和国美未来谁将胜出”的激烈的争论。
他将京东与国美的2010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京东销售增长率、人均销售额是国美12.9倍、6倍,国美毛利率、仓储、营销成本比率、库存成本比率、库存周期,是京东2.4、2.9、10、1.6、3.7倍,尽管这一数据受到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质疑,他说京东的利润率没有那么糟糕。尽管目前京东的销售额仅为国美的五分之一,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的销售数量还远远无法与国美苏宁相抗衡,这样悬殊的成本比较足以将两家公司的“轻”“重”对比勾勒地鲜明突出。胡延平惊呼“国美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京东们的时代即将到来!”
有数据研究显示,网络购物已经占领了网络消费的一半份额。随着消费网络化,中间渠道必然会被精简,国美无需担任“绞肉机”的角色,灵敏而快捷的网络询价可以直接拧干渠道中的水分。另一方面,众多正规军如银联等加入网络支付行列,这加速了网络大额交易支付的普及。
就经营成本而言,国美的物流、仓储和成本都远高于京东。虽然京东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利率低,但考虑到京东正处于攻城略地的阶段,这样的盈利率想必会被投资者接受。在投资者的支持下,京东用利润换市场的策略仍可持续下去。
福布斯中文网的另一篇来自华尔街投资者的文章提出“京东市值潜力堪比百度”的观点,这位作者路游中国一个月,得出的结论是阿里巴巴和京东是他看好的几个可以对标百度的股票——
“京东希望成为中国的亚马逊——尤其是在电子产品领域,他们可能会获得成功——尽管为实现该目标,他们正在吸引消费者和物流服务方面投入巨资。”
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的这场较量,并非一城一池的较量,而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在胡延平发起的数据讨论中,也有人提出,国美这样的传统渠道虽然可能会逐渐失去一线城市市场,但在二三线城市仍将有巨大的优势。笔者并不认同,二三线的物流和服务管理成本更高,二三线城市的价格敏感度也更高。国美为了守住二三线城市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并不能提供更诱人的价格。
另一件值得国美警惕的事情是,京东并非唯一的市场吞噬者。淘宝的家电直营店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福布斯中文网的文章《B2C爆炸 传统商场沦为“试衣间”?》中有着实际案例:在西部重镇,商场已经沦为试衣间,人们早就习惯在淘宝购物。如果说以往淘宝等电商没有进入苏宁国美的视野,是因为超低的人均单次购物数额。现在这种挑战将变得逐渐清晰而紧迫。
当人们习惯了淘宝的购物模式之后,人们会开始愿意去淘宝商城或者其他地方转转,比如说海尔等家电品牌的直营商店。
在网络购物方面的个人经历可以作为一个实例佐证我的观点:
前两天我准备购买一台小型自动洗衣机,在转战苏宁易购网,京东,太平洋数码之后,最终我在淘宝的海尔品牌店下了单。
我的要求不高:1 盯住品牌,以换得质量保证,减少赶到实体店看样机的麻烦。2 节省时间,选购环节快捷,付款方式简便。
沿袭了以往购置家电的经验,苏宁易购网是我首先选择的网站。但是在苏宁易购网我没能找到海尔的小洗衣机,网站搜索体验不优良,这成为我没有下单的原因一。
第二站京东虽然具有价格优势,却仅有一台海尔小型自动洗衣机,而且仅在广州出售,货源不充足,这成为我没有下单的原因二。
太平洋数码成为我的比价工具,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一个水分不大的市场中间价是多少,虽然没有产生订单,但是我消费了流量。
最后我在淘宝下单,因为海尔直营店不仅有充足的货源,支付方便,并且直接计划 了安装人员上门,而不会遭遇我的朋友的遭遇:在京东买了一台台式电脑,却需要到处拜托朋友帮忙安装。
这是一次微型的电子商务初体验。这次一个小时不到的经历让我得出两个结论:家电销售终将会以网络销售为主流(至少在一线城市);单个电器的品牌价值将更为重要。
在这一波去试下,传统的家电零售渠道正在被电子商务吞噬,如果不尽快抢占高地,那么原有的优势和积累的品牌资源将会被侵占地荡然无存。
除去京东与淘宝外,苏宁易购与有沃尔玛背景的一号店将有可能成为这场渠道战役的第二梯队。
战国纵横的局面对于苏宁易购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位提早布局电子商务的传统电商已经成功转移了品牌价值。但问题在于,苏宁将如何协调实体店与网络店之间的销售矛盾?是否有魄力去压缩实体店的市场和利润?
“采购-仓储-物流-库存-周转-配送等环节的成本效率是下一阶段竞争的重点。”胡延平说。正如另一位评论者所说,当年环球资源与阿里巴巴竞争落败的原因之一在于,割舍不下业已成气候的纸媒广告收入,国美、苏宁当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