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研究专家罗清启的观点相反。他预感到,未来10年的本土3C连锁零售业,将遭遇外资真正强有力的挑战。最大的威胁并非现有的百思买、万得城等,很可能是日资连锁零售力量。
笔者认同上述观点。理由是,看上去与百思买、万得城模式类似的日本3C零售业,其实在零售业资源禀赋上,远高于对手。
尤其是品牌资源的支撑。日本九大消费电子企业,如索尼、松下、东芝等,在百思买、万得城等海外巨头门店以及本土苏宁、国美的门店中,都是强有力的全球性消费电子品牌。中国的品牌在日本当地零售店中,几乎难以立足,即便是美国苹果、韩国三星、荷兰飞利浦,几年来,也占不到便宜。
也许会有人说,日资品牌到了海外,不可能再延续本土优势,中国与日本的零售业环境又那么不同。
但要知道,九大消费电子企业是日本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之一。多年前巨头富士通大亏,曾引起日本政府震动。加上九大电子企业中,多属三井物产等商社,错综复杂的利益模式迫使它们一直在谋求集体超越机会。
2010年,当韩国三星上半年的净利超过日本九大消费电子企业净利总和、美国苹果模式严重冲击日本消费电子业后,日本当地开始接连发出危机声。它们寻求的出路是,必须在技术、渠道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强调必须依托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再造辉煌。
这一愿望,当遭遇今年3月大地震、日元汇率持续走高后,变得更为迫切。3月以来,日本电子品牌巨头轮番前来中国。笔者认为,短期内它们不可能将核心环节移到中国,但正因如此,它们会更加倚重后端的营销,如此,正朝中国移动的日本3C连锁,或将成为它们的重要依托。
也许还会有人说,苏宁、国美等本土连锁渠道难道不是它们的伙伴吗?过去多年,两大本土渠道一直与它们加深合作,甚至渗透到许多核心产品定制环节。但消息人士透露,虽然日资品牌出货借由中国渠道获得很大提升,但本土连锁零售模式一直让它们头疼。半个月前,一家日本电子巨头(松下)与本土一家渠道巨头(苏宁)之间甚至发生了激烈冲突,一度出现决裂局面。
“其实,日企一开始曾将希望寄托在百思买身上,因为它的运营模式与日本零售业有很多类似,做的是真正零售,而不是做商业地产商。”该人士说,但是,百思买的模式在中国短期内很难立足,缺乏规模化运营,最后只能落败。他认为,这不是模式的失败,而是太超前。
山田电机与百思买的模式有些类似,比如买断产品、雇员制、品类管理等。但它却拥有百思买缺少的利器——价格。尽管它只有两家门店,但主要以日系产品为主,价格竞争力不逊苏宁、国美。这背后,正有日本电子企业在采购、议价方面的支撑。
过去三年,山田电机曾低调考察过上海、北京、重庆等城市,最终先选择了沈阳、天津两地。这固然可认为是谨慎,但也可能是在充分学习。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百思买落败的自得情绪中,假以时日,日本的山田们很可能借助麻痹心理以及日企支撑,给我们带来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