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和Facebook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明星,并一再证明了其大有可为的营销价值。戴尔曾利用Twitter赚取了500万美金,星巴克为Twitter制定了几百万美元的营销计划。如果你是大明星KimKadishian的话,一条tweet可以为你赚到1万美金。
当然,中国的明星是新浪微博。目前在香港和台湾,新浪微博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Twitter。SOHO中国已经高调宣布取消本年度的传统媒体投放预算,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潘张夫妇无时无刻地在新浪微博上展示着他们的价值观、生活琐事和宗教信仰。而凭借凡客体在新浪微博上迅速传播,为其成长注入强心剂的凡客诚品,甚至将更新微博列入员工KPI的考核因素之一。
毫无疑问,社交网络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商业行为。让我们来看看,对于新浪微博,这个被称作“facebook twitter”的中国式混搭体,在它尚未完全公布自身商业化路径的时候,企业用户究竟用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做了些什么?正是在这些精心设计和无心试验之中,潜藏着140字的商业可能。
1.“一对一”服务:用微博来完成在携程上查阅机票、酒店信息,它会发送对应消息来告诉你。和浩繁的网站搜索相比,提升了效率和精准度,用户体验近乎一对一贴身服务。与此类似,粉丝也不一定要很多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理想大厦的便利店,仅有800粉丝,全部是楼内上班族,用户黏性高。这些“熟客”的每个细致需求都会尽可能得到迅速而直接的满足。
2.行业微博生态圈:新浪微博试图打造“行业微博生态圈”,尽可能使之社区化。几乎80%的汽车品牌,都开通了它们的新浪微博。按此逻辑,不仅品牌厂商,经销商、汽车用品厂商、服务商、汽车媒体都会是生态圈的组成部分。
3.企业内部传播:目前有很多公司职员,每日
会通过微博处理大量公务:会有客户在这里发信,上下级和同事之间沟通,群体信息发布。
4.微招聘:微博不仅是市场部的工具,HR部门也可善用此道。宝洁曾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一个重要岗位的招聘信息,两周内获取了60份优质简历。有目的地转发,会形成一个信息的“自筛癣自传播”效应。新浪今年还会举办微招聘大赛。
5.危机中的传播:舟曲泥石流灾害期间,19岁的男孩率先用微博呈现灾情引起关注。有一天他写道,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条微博,我的手机丢了,现在在网吧。随后摩托罗拉公司人员评论,我们会送你一款最新手机来报道灾情,并在48小时内通过兰州代理商递送给他。诺基亚也随后表示赠送意向。这一行为令摩托罗拉粉丝顿时增长3000多个,并随后有195条赞誉性评论。
6.微博客服:在光大银行原有页面上,用户可以留言反映,有四个小姑娘承担回复工作。可想而知,很少有人在此留言,工作也显得沉闷。而当这里开通了一个微博按钮之后,四个人的工作量就非常饱和。每日
上班都会搜索谁在讨论光大,谁在求助。任何一条妥善处理的回复信息,由于会被上万名粉丝看到,而呈现额外的附加效应。
7.新浪微博大屏幕:现场发送,背景展现,适用于年会等公众型活动。有数百家企业在过去一年采用了这一手段。
8.微课堂:在新东方与微博的合作页面上,未来将汇集所有校长、老师、分支机构的微博,每个课程也会开设专门微群,形成沟通的私密空间。改变了原先课后寻找老师的困境,备课资料也可借此传递。
9.电子商务平台:不久之前,新浪微博和麦考林牢固地绑在了一起。电子商务的SNS化,正是马云所竭力倡导的。看来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但新浪微博在SNS的优势显然在于,建立的关系多为真实关系,比淘宝上陌生者的玩玩来得可靠。这或许会对大量企业产生充分的吸引力。Facebook上目前的一些零售商的做法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