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日本,发现僵尸企业还在大行其道。这些没什么盈利的企业靠低息的银行信贷支撑,包括拓展房产和零售业务的铁路公司,比如近铁。它只提供了微乎其微的0.2的资产回报。独立的股票分析师彼得.富克斯叹息道:“这些只不过是一只因超负荷喘不过气来的怪物”。然而,因为他们负债累累,还账都是现金流,银行非常喜欢。
僵尸企业使日本商界看起来很喜剧。全日本境内盈利的公司只有1/3左右(至少从税收层面而言是这样)。过去的十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里,超过1/4的营业毛利率低于2%。老板们纷纷抱怨年轻的经理人们缺乏决断力,而中层则对贪图安逸的“食草男”满腹牢骚。即使是央行日本银行的行长白川方明,也承认近零的利率损害了公司绩效。
然而,一大批表现非常强劲的公司为日本商界带来利好消息。他们经营有道,技术卓越,所以回报也相当丰厚。据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Ulrike Schaede的新研究报告,大约7%的日本制造企业利润率高于15%。正因如此,他们在经济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四分之一的企业几乎占了整个制造行业一半的利润。
Schaede先生说,这些卓有成就的企业代表着“新日本”。基恩士名列榜首,它的产品是工厂自动化设备,2000到2009年的平均利润率达47%。发那科是工厂机器人行业的世界级领先者,回报率是33%,上月的报告显示1180亿的季度营业额产生了49亿的营业利润。Gree,一家社交网站公司,去年拥有傲人的利润率—56%。
日本很多表现卓越的公司都不生产终端产品,而是“中间货品”,比如电子元件,专用化工品和精密机械零件。就连制药企业同样对产品清单赋予厚望,但止于一般概念。这些中间货品制造商规模有大有小,技术含量高低不一,有面向出口的,也有聚焦国内市场的:阿克赛尔为弹子机设计微芯片,利富高则生产用于连接汽车配件的塑料紧固件。新日本成员中叶有些老企业:制造企业--小野药业,成立于1717,2000-2009年的利润率高达37%。
他们的成功源自对魔兽常规者的抵制。主要交易银行系统把公司和银行紧密捆绑,而日本企业集团系统则使商业互动都保持在家庭式的群体内,对这两者,新日本企业都避而远之。此外,他们注重绩效,雇佣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一般而言,老式的日本企业在定薪和提拔的问题上都不以表现为基准,而是一切唯服务年限马首是瞻;选举人才的问题上,不从外部招聘,而是内部培养。东京坦普尔大学的斯蒂芬.里贝特专攻日本的“隐形冠军“,他解释“他们藐视日本商业文化传统”。福克斯先生争辩道即使是日本的表现优异者,也深为低位的资本生产率所害,比如未雨绸缪的资金存储行为。舍德女士若有所思的说,僵尸企业的低盈利能力也许是对日本高企业税的合理反应,使得消费比把钱给挥霍无度的政客更有吸引力。虽然情况在改进,但是股东的压力还是很小。
日本企业一边生龙活虎,一边却是境况堪忧。看起来,出色的特征将从失败的企业中消失,受益的会是整体经济。但也许只是痴心妄想,赢家和输家之间的鸿沟完全可能继续加宽。一群僵尸企业将在夜间大行其道,而少量的阳光企业则在清晨舞步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