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Charles Cohen IT时代周刊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到2020年,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以下简称“壳牌”)的董事局主席菲利普·沃茨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过去的30年中,每隔3年,壳牌就会发布一份这样的小册子,展示自己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长远趋势的预测。
  壳牌提出的第一个构想是“商务阶级”:世界将由“一些相互联系的全球精英”掌管。他们倡导“新型的中世纪精神”,追寻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在他们的管理下,国家殷实富足。
  第二个构想是“多样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人们拒绝全球化、一体化。人们重新开始看重地方机构,注重入乡随俗。全球化要求我们为了提高效率,按照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但是在“多样世界”中,我们需要的是“多样的现代化”,虽然效率会有所降低,但人人都会心情愉悦。
  如果你希望从沃茨的构想中获悉我们今后将会面对怎样的世界,一定会失望。
  我们无法知晓,壳牌自己在制定未来规划时,是以“商务阶级”为准,还是以“多样世界”为准。甚至连壳牌自己也不知道,20年后,自己的公司是否还可以从地下挖掘石油。
  公司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自然要面对不可预见的未来,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直以来,壳牌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式,得到了众多公司的认可。许多公司纷纷效仿,滋生出盲目预测的公司恶习。
是否可以预知未来
  公司对未来的预测经历了各个不同时期。
  全知全能的预言曾一度甚嚣尘上。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泡沫完全是因为这种全知全能的预言所致。残酷的事实使全知全能的预言失去了市场后,我们发现了另一种科学的预测方法——用数学等式替代以前漫无边际的幻想,用远景替代预言。
  科学的预测方法完全建立在一种可能性理念的基础之上。使用数学方法预测未来,最关键的是要保证手中信息的质量。在作出准确预测前,必须掌握翔实的数据。无论如何,你根本无法保证自己选取的数据一定翔实可靠,除非你涵盖了整个宇宙。
  调查预算多少,常常左右最终的结果。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如果你的预算只能支付对500人进行调查,那么你就只能在该限度内进行调查。等到你最后发现自己的预测结果不准确时已经太晚了。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虽然可以让20亿人品尝自己的新可乐,但仍然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
  英国赛福威超市的数据显示,如果一家超市可以给予顾客1%的折扣,那么他们就会选择这家超市。15%的购物者每年都会更换超市。所有公司现在要做的就是进行促销,吸引顾客。
  为此,赛福威向顾客发放了ABC打折卡。顾客可以通过打折卡,在每次购物时享受1%的现金折扣。但是这种预测并不准确。尽管大量的顾客代表表示,他们会选择赛福威超市,可是超市的打折卡并没有收到任何成效。在赛福威取消打折卡后的一年,超市的营业额增加了10%,利润也上升了31%。
与未来博弈,胜负几何
  博弈论也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方法。博弈论现已在商业领域生根发芽,但是却严重危害了企业美德。
  博弈论会对一系列存在竞争的情形进行考虑,然后用代数法推导出最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旦你了解了各种情况可能发生的几率,便可以据此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
  约瑟夫·卢特尔是美国一家肉类制品公司的总裁。投身商海多年,他似乎对竞争者的心态了如指掌。卢特尔所采取的战略类似于所谓的“囚徒困境”。
  所谓“囚徒困境”,就是罪犯被捕后所面临的左右为难的情形。例如,许多人因为参与行窃而统统被拘捕,然后被分别关在不同的囚室中。如果没人告密,所有的人都会服刑,服刑期不会太长;如果有人告密,那么告密的人就可以获得自由,其他人却不得不在铁窗内度过余生;如果人人都告密的话……由此可见,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站在竞争者的角度,设想他们会采取的行动。
  卢特尔就是这样做的。
  在美国,猪肉和牛肉市场十几年来并未发生改变,利润非常低,因此对于肉制品公司来说,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如果各家公司通力合作,那么每家公司都可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是一旦有一家公司打破游戏规则,所有的公司都会翻船。
  1990年,卢特尔前往欧洲时,他发现当地的消费者猪肉的摄入量高于美国,因为欧洲的猪肉在质量上要远远超过美国的猪肉。在卢特尔看来,消费者对肉质的反应一定比公司的竞争者迅速,因此他果断采取措施,空运了2000头英国种猪返回美国。
  这2000头种猪迅速繁殖,占据了卢特尔公司肉制品的半壁江山。
  看来。只有一个人破坏游戏规则,那就是卢特尔。
  以上是成功运用博弈论的事例。不过让人惋惜的是,理论本身并不是尽善尽美的。
  许多公司在使用博弈论制定公司策略时,总是急于求成,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区别。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公司冒险在很大程度上无不与博弈论有关。
  欧洲的电信公司就是这次大冒险的参与者。这些公司投入2500亿美元,不过是为了获得政府许可,运行3G手机宽带网。
  英国是首个拍卖这种高频无线电频谱的使用许可证的国家。一般来说,每轮招标后,出价最高的竞标人自然获得这段频谱的使用权,但是为了鼓励中标人之间的竞争,政府专门为以后的市场参与者预留了几段频谱。在每一轮竞标中,竞标者要么出价最高,要么领取政府预留的频谱。
  每轮竞标之后,博弈论者都会帮助竞标人分析其他竞争者在前一轮中的表现,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提出战略建议。竞标的数额越来越高,最后简直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一些竞标人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战略,也许只有他们本人才可以理清自己战略的脉络:英国电信公司开始只参与一种许可证的竞标,但是当世通公司退出另外一种许可证的竞标时,英国电信开始同时参与该许可证的竞标。对英国电信来说,最初竞标的许可证出价太高;如果公司可以拿到后来竞标的许可证,那么失去最初竞标的许可证也就无所谓了。现在,只有沃达丰公司在与英国电信公司苦苦争夺其最初竞标的许可证。因此,英国电信不断提高竞标价格,但是控制在沃达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让其威胁沃达丰的生存。与此同时,英国电信加快步伐,争取后来竞标的许可证。英国电信的战略最后获得了成功,至少在一个方面获得了成功:公司以40亿英镑的高价拿到了后来竞标的许可证。沃达丰也拿到了许可证,但是却比英国电信多支付了20亿英镑。
  高昂的交易价格让众多公司的投资人焦虑不已。他们甚至认为,3G技术是否值得推向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
  后来情况更糟了。和英国电信合作的制造商西门子公司宣布,他们已申请了“3G程序块”的专利。高频信号要传到家中或是办公室中,必须使用该程序块。没有该程序块,你的3G手机在室内就无法使用。
关注眼前最为关键
  将博弈论、统计预测等统统抛开,是否情况会好一点?
  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这些方法漏洞百出,但是这些方法获得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自命不凡的个人对未来所做的随意诠释要高。
  任何方法都可能被错误利用。只要是使用数学方法,我们都会面临一种通病:总是希望高瞻远瞩。我们对预测机构和模拟市场所作出的预测过分信任,以至于常常会妨碍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时装界,看得越远,失败的几率越大。即使你侥幸猜对了今夏流行的衬衫款式,但是却很有可能在衬衫的色调和质地上判断失误。
  欧洲服装公司Zara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使用的是一种高度灵活的小批量生产系统。每年,公司都会向各地分点推出1.2万种款式不同的衣服。他们根本不需要作长远规划,一种款式的衣服从设计到最后投产可能只需要几个星期,所以规划的时间一般也不超过几个星期。公司常常对某种款式服装的销售额进行评估,然后决定是继续生产还是转换成其他款式。虽然小批量生产会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但是产品较低的失败率将成本的增高抵消得一干二净。在过去5年中,Zara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30%。
  1952年,一位来自于芝加哥的无名小卒哈里·马科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投资结构选择》的文章。在文中,他利用大量的数学运算对管理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了论述。马科维茨认为,一项投资过去的表现根本无法保证你将来可以获得收益。任何以数学统计为基础的预测方法都患有天生的“近视症”。我们的能力有限,很难做到高瞻远瞩。看得越远,风险也越大。所以一直以来,惟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更加关注眼前。
  你可以将自己的所有投资结构视为一个整体,考虑不良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考虑不同投资面临的不同程度的风险,以此来准确预测一段时间内自己投资的总体回报。如果你希望获得高回报,就必须接受高风险,反之亦然。
  重新审视壳牌对未来所作的预测,你就会发现,这些预测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壳牌可能自己也并不注重这些预测,他们不过是想让你知道,不论今后发生什么,壳牌公司都将会一如既往地为你提供石油。

  难道你认为这样的预测会对你有用吗?

英国下院政治撰稿人/ Charles Cohen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