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张一君 中国经营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提问

  尊敬的稻盛和夫先生,您经常讲企业要有高收益,在报纸杂志上也经常看到“这家企业拥有高收益”的说法。我想请教您,企业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利润率呢?与行业整体利润率有关系吗?

  稻盛

  企业高利润率是对苦心经营者褒奖的勋章

  利润率高低与否不该一概而论

   诚如您所言,对于企业的高收益或者高利润率,企业界和管理界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人们的惯性思维是说,这个行业整体利润率都比较高,而有的行业的利润率普遍都比较低,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比如,游戏软件业一般都被认为是高利润行业,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当游戏软件在市场上热销时,利润率自然高居不下,但是如果推出的游戏软件受到市场冷遇,利润率则会一落千丈。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关系不大。

  京瓷创业第一年时,税前利润率约为10%。当时日本大型制造厂商的利润率大约为几个百分点,考虑到在剧烈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企业比较难以实现稳定的经营,我就想:制造业的利润率应该维持在怎样的一个水平上才算比较合适?

  为此,我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利率。我和一家银行的?a href="http://q.stock.sohu.com/cn/601988/index.shtml" target=_blank>中行谐す叵挡淮恚我曾经向那位分行长探询:“开银行可真是一件好买卖,看上去似乎轻轻松松就可以赚大钱似的。?/P>

  要是一般人,大概会堂塞“没这回事儿”之类的话,不过那位分行长倒是个爽快人,他直接回道:“说得没错,原来稻盛先生也是这么想的。”

  那时的日本银行,简直就像是用鱼鹰捕鱼,把钱用绳子绑着,丢出去四处巡游,每年一次把绳子收回来,超过5%的利息也自动跟着就回来了。银行什么都不用做,借出去的钱自己就会二十四小时不间歇地为银行赚取利息。而反观制造业,却必须对人员、原料、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早到晚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和运营,才最终能够获取利润。

  当然,银行也并非就万事大吉,如果发放的贷款无法收回,银行将因此蒙受损失,所以银行必须慎重地对借贷方进行审核。但相比而言,制造业拼尽全力却只能获取低于银行利率的利润率,单就这一点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由此,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们运用各种资源与员工的技术才能,辛辛苦苦地制造产品,最终却只能获取相当于银行利率程度的利润率,那这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实现高于银行利率一倍的利润率,也就是说创造10%以上的利润率。”

  15%~20%的利润率才算高收益

  诚然,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只要不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就无法做到随意提价。因此,在以市场价格销售同样商品时,要想实现高收益,唯有在企业内部进行彻底的成本控制,以高利润率为目标,不遗余力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认为,“要想经营一项事业,如果无法实现最低10%的税前利润率,那就等于还没有进入经营的大门。而所谓的高收益,最少要达到15%~20%的利润率”,这就是我对于高收益所定的标准,并以这个标准来督促大家实现企业的高收益经营。(稻盛和夫)

  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当中,高收益就像是企业经营者的勋章。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