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企业家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大量农业人口从生产力较低的环境转移到较高的环境。对于长远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了不得的。这样的制造模式2008年经受了一次考验,我们出口到哪里?主要是购买力较强的地区。美国经济出问题,给我们带来很大冲击。目前来看,中国接受考验的表现是不错的,经济没有大幅滑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带动全球复苏和回升。

  这样的成就,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史无前例的机会,中小企业也做出重大的贡献。我想任何成就,不可能没有代价。中国开放带来的高速增长,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式,也是有代价的。其它代价今天不说了,只说国民经济的失衡,不断造成新的问题。

  在座做出口的企业,都很容易理解目前的形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飞涨,和前一阶段的发展方式有关。拼命向美国欧洲出口,企业的利润,政府的税、服务收入、利息都是人民币。商品出去,购买力留在国内。最好的时候,当年GDP中净出口有2.3万亿-2.4万亿,占GDP的8%-9%,等于广东省的商品都出去了,而消费者在国内等待购买。

  过量的货币供应,过量的流动性,造成整个市嘲不差钱”。企业有个想法容易实现,产品、商业模式都有人买。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面造成经济失衡,也构成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当过量的货币追逐不足的商品,物价会出问题。如果通货膨胀成为很多人的预期,购买、储蓄、投资行为都会变化。

  这对中小企业的挑战何在?有件事需要各位高度重视,物价问题不是平均地发生,去年买什么,今年还买什么。购买力会集中到某一方面、某些商品、某些市场,带来相对价格的剧烈波动。这间屋子过量供应货币,不是每个角落都上涨,价格都涨8%,如果平均上涨或下落,危险就很小,因为相对价格没有变化。

  可是经验告诉我们,无论通胀还是治理通胀,像浪潮一样,都不是平均起落,有些领域价格升得快,或降得快;有些领域慢。企业就要非常小心,自己身在何处?如果成本在涨,产出品的价格涨得不那么快,企业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最近我们调查,不少中小企业恰恰处于这样的状态。人工涨得非常快,有些原材料涨得更快,但产品要不上价,不能把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到产品上。当然也有非常幸运的公司,成本涨得不那么快,产品涨得非常快。我想提醒各位,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在这个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还靠产品在市场上比较稀缺。稀缺来自创造力,能满足需求又没竞争者,就可以消化成本的增长,人工涨了没关系,原料涨了也没关系。

  我参加这个会之前,在浙江溧水地区做调查,主要是传统行业竹木加工。过滤嘴的材料以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一家供应商,市场一年需求30万吨。现在有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把竹纤维做到同样的水平,还顺应最新的潮流,竹子的再生比树木快,所以国际上认为竹制品最绿色最环保,现在出现以竹代木的趋势,我看了一家公司,用竹子做仿木家具。这些公司订单很好,能消化成本上涨。

  但对于大量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的企业,毛利本来就非常薄,成本一跌,基本上是打硬仗。经常像丰田老总讲的,毛巾里可不可以挤出水来?成本控制在于有些成本项上涨,其它项有没有能力管祝

  所以我的看法,宏观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在微观和产业上提出很大的挑战。不管日子过得再好,也要进一步创新,预备经济可能变化,不可能永远重复过去的模式。

  十年来包括这两年,出口导向的经济越走越快,但也隐含问题,面临调整和转型。我要提醒各位,现在“十二五”,再过十年,我相信中国经济会很好。中国人多,生产力、配套能力、学习能力还有巨大的潜力。整体长远看没有问题。

  问题是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对于中小企业,现在过不去,所有的未来与你无关。而现在特别是今年明年,由于流动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衡,宏观政策一定会做阶段性调整,以免大起大落。但无论如何平稳调整,从较大的货币供应转为稳健的供应,最后市场上一定可以看到它的影响,不同的调整方式影响不同。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提醒各位中小企业家,要控制成本,特别是从结构上控制成本。

  现在招不到工人,怎么可能把工资压下去?但我们的成本项、管理项还有很大的余地。中国经济整体物流成本偏高,生产组织方式、材料选择方式、上下游连接方式,存在巨大的问题。先不说管制成本,要积极把握新机遇,提升企业产品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自然而然形成的,而跟努力和选择有关,我们的企业尽可能在宏观波动时争取主动,争取生存得更久,才能发展得更久。

  我们习惯大量出口,但同期中国人的需求也在提高。一是政策有释放、有调整。比如说增加社会保障,很多人不存钱了。过去有个教条化的认识,中国人不花钱是因为教育太贵,医疗太贵。还有一点,据我观察,现在很多内需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在于国内商品、服务的供应、品质等等,还很欠缺。过去十五年,我们走出去很顺利,但针对内需的满足程度、改善程度,远远赶不上中国民众收入提高的速度。

  举个例子,香港自由行一开,为什么香港零售业火,无非是把大陆的购买力吸引过去了。为什么要到香港扫货呢?因为这些商品在内地不多。比如奢侈品,大陆税高,所以去香港买。还有一些,我觉得很吃惊,例如香港中草药市场大幅提升,香港没有种草药的,为什么去香港买?据说香港中草药假的少。

  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年收入增长都有8%-10%,在全世界,这种增长都是了不得的。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四川、贵州,原来比较落后的农村,一个村里的小卖铺,都会卖可口可乐,这家国际品牌公司,已经把销售触角伸到中国的最底层。再看很多本土产品,是不是覆盖中国民众所有的需求层次?还差得远。

  很多外贸产品,中国人不需要吗?需要。问题是国内没有。没有通道、网络,认真开发市常国内的产业、信用等等,都和国际商业环境存在不小的距离。美国经济下滑,一两年难以恢复,那我们的看家本领,出口怎么办?要转向国内市常

  例如高端的木质玩具,过去出口美国、日本等国。我访问一家公司,父亲一代做出口,到儿子这一代,开始把出口形成的精密加工能力,结合对国内消费者的发掘,卖得很好。为什么?国内的收入上来了。例如近来很多人通过别人在海外代购,我们开始对很多国际商品有消费能力,问题是有没有供应能力,有没有供应渠道。

  谁先向这个方向走,就可以进入价格变化的主动区间,不管成本怎么高企,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好的需求,不但帮助消化成本,还能创造未来。

  注:作者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