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何晓春 浙商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有了人的规范化、事的标准化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搭建起了稳定的三角形。

《浙商》:最近听一位董事长感叹说:“如果我们公司能够出现一个像《亮剑》里头的李云龙式的人物,那我就可以清闲一点了。”

鲁柏祥: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只是想法而已。试想:既然手下这么厉害,那么他为什么不自己去发财,反而把赚的钱都给你?

在很多企业,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老板或者高层领导手中,他们经常埋怨:“不是我不想放,而是放不了,一放就乱啊!”这样的结果是:自己干来不及,别人干不满意。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任命干部干什么?

企业上下级是互补不是替代

《浙商》: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高管并不少,症结在哪里?

鲁柏祥:这些人培养部下,只是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复制,希望下面的人可以替代他。其实,公司上下是互补关系,而不应该是替代关系。

《浙商》:替代有何不可呢?很多企业老板说,如果你想升迁,就赶紧培养能够替代你的接班人,这样你就可以解放出来了。

鲁柏祥:如果公司上下是替代关系,那么整个结构就像金字塔,越往上面走,路就越窄。其实企业经营是不断发展下家,而非盯着上家。如果老板不断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下面的人,不就上下都成了老板?这种做法,只能是自寻烦恼。

《浙商》:所以说即使是上下级,也最好配备的是互补关系的人?

鲁柏祥:团队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关系,就像拼图玩具每一块都凹凸有致。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老板总想找个与自己相同的人,就会导致同而不和。有的人做朋友时可以很好,他们趣味相投;但是一旦合作做事业,就不是一回事了,往往就成了冤家。做朋友的原理,并不是做企业的原理。

每个人在专业领域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既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又具备共同的文化与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把一个团队建好。如果老板不肯放手,什么事情都要管,那就是多管闲事。切记:管理有“越位”,就一定有“缺位”,也就一定有“没位”。

放下重复的,拿起例外的

《浙商》:那老板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呢?

鲁柏祥:如果管理者放手给人的话,上行下效导致公司从上到下都是人治。人是感性的,而事业需要理性;古人说得好,天若有情天亦老。感性的人做理性的事,“事”随“感”起舞,恰是企业经营的大忌。

我认为,放权的模式应该是发展下家的模式,授权给制度,每个人来执行同样的制度,那结果自然都一致。德鲁克说过,凡是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才是企业家。企业家主要解决变化的事,而非重复的事。

《浙商》:公司上下各司其职,出了问题管理者再去“救火”?

鲁柏祥:管理者不仅要“救火”,还需要“控制”,更重要的是“防火”。

我把企业管理分解为“A+X”模式,A代表的是例内,也就是可以重复的部分;X是例外,也就是需要管理的变化的部分、新出现的部分。其实,MBA中的Administration,就其内涵而言,首先是要培养行政人员将例外的事制度化,进而让下属产生例内化行为,而非培养管理人员只是完成例外的事。所谓授权并不是指授给人,而是要授到A上去,要使A制度化。

《浙商》:例内的事包括哪些,例外的未知数X都可以固化下来成为例内吗?

鲁柏祥:A有三个笔画,分别指三样东西:人、事与文化。要做好A,就要做好三项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与基础管理体系建设,此外还需要企业文化像胶水一样把人与人、人与事连在一起。

理想状态下,A应该占整个公司管理工作的80%左右。试想,一旦公司80%的事情变得固定了,管理者就能够腾出时间进一步发展下家,管理X那些不确定的事。这样,公司的绩效才能被放大。

《浙商》:这样的公司绩效应该是倍增了吧?

鲁柏祥:我们来看一个公式:A×(B1+B2+……),公式当中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A而非任何一个B。如果A增加1倍,结果马上增加1倍,增加的东西就是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增加了企业不就发展了吗?

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做不大?因为管理者放不下,一旦管理者到了极限,下面的人都到了极限,整个组织的发展就碰到天花板了。管理者不放下这80%,怎么有精力去管住后面的X呢?所以,企业的做大是建立在放的基础上的,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企业家不断放下又不断拿起的过程:放下重复的A,拿起例外的X。

企业怎样实现“三权分立”

《浙商》:员工根据制度做好A,企业家又该怎么对付那个不确定的X?

鲁柏祥:X也有两个笔画:一笔是增长,就是规模化;一笔是发展,就是创新。能重复的事情规模化了就是增长,而创新要靠人腾出精力去开疆辟土。一个企业有了增长与发展,就可以托起X上面的“V”,企业就成功了。这次是创新的事情,第二次就可以重复变成制度。这样一来,A+X=成功。

《浙商》:根据您说的企业A+X模式,我们的浙商在日常管理当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吧?

鲁柏祥:管理者在明确组织的使命与目标的前提下,要做三项工作:把从未做过的事情通过智慧做出来;把做成的事情变成制度;让他的团队去执行这个制度,同时自己履行控制的责任。

老板就是要做新的事情,那么他哪有时间去监督呢?这时企业就需要另一班子人,他们没有管理制度建设权,但又不是直接按照你的制度在操作,他们对制度执行进行监督并反馈情况:制度执行中有没有走样?有没有持续不断地被执行?这样一来,企业就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的“三权分立”。

根据企业的A+X模式,企业需要五类人员:决策者、管理者、行政者、操作者、后勤者。虽然操作者与后勤者都是执行者,但后勤者是为其他各类人服务的,而操作者直接面对业务工作。

不过,当前的企业通常只有三类人员:老板、经理与职工,这是人治的划分方法。在很多企业,要么是把行政与管理混为一谈,结果管理都是变化的事情;要么是把行政与后勤混为一谈,行政就形同虚设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