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涵在共青团中央推出的《青年的力量》系列视频中进行演讲
频频“出圈”成网红
在2020年今日头条新媒体数据公布榜单上,“黄日涵副教授”赫然在目,成为了网络爆款“收割机”。拥有百万粉丝、亿级流量的知识达人黄日涵在互联网领域频频“出圈”。
疫情暴发早期,他曾多方联络,为援鄂医疗队协调生活物资。2020年2月初,黄日涵就已复工,频频在主流媒体上科普和辟谣。
2020年3月13日,黄日涵的个人视频栏目《巧舌如黄》上新。之后,栏目保持日更频率。他说,从找选题到录制都是自己完成,“有时还要自己剪视频”。截止目前,《巧舌如黄》视频总流量达5.2亿播放,“黄日涵副教授”在今日头条上的粉丝为180万。
作为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应福建团省委邀请,黄日涵直播了一堂主题示范团课,题目是《疫情影响之下世界格局变化和青年的应对》。这堂直播团课收看人数突破610万,超过福建省团员总数近一倍。黄日涵说,“应该算是破圈层了”。此外,黄日涵还多次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组织的直播授课。
黄日涵当选为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
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今日的特色将是明日的主流。”基于自身的互联网经验和影响力,黄日涵拉了近百位专家学者、教授博士、记者和电视评论员组成一家MCN。黄日涵坚信,“快消时代更需要知识沉淀和真实的声音”。如今,MCN的触角延伸到了全球,不少海外知识分子也加入了进来,他们被称为今日头条平均学历最高MCN,累计粉丝千万。
区别于很多内容生产机构,高学历优势使得他们更像一个专业知识垂直创作者社群:一帮学者教授由此成为斜杠青年,天天在群里头脑风暴,大到探讨学术和人生,小到讨论一个标题该怎么取。
“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新时代的知识分子需要更多担当,更多地服务社会,而中国故事需要时代的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讲述。”作为研究国际关系的青年学者,黄日涵对时代和未来有敏锐的洞察。他将短视频社交网站称为“舆论新阵地”,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短视频传播将成为未来海内外传播的重点。“让更多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这也是他成立MCN的初衷。
“在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事件发生能及时准确发出你的声音,这是做好新媒体传播的核心要义”黄日涵所在的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正致力于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他和同事们正在积极努力。
用脚底板丈量世界
除了在互联网不断扩大的影响力,黄日涵还是一位很有“冲劲”的青年学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一带一路”与海外利益、互联网政治与经济及东南亚问题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黄日涵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颖”“有前景性”的议题。他马上开始关注该议题,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上发表相关文章,多次被国家信息中心评为中国“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学者之一。
从2014年开始,黄日涵先后赴70来个国家调研,了解当地政府及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态度,近距离观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亲历建设者的点点滴滴,亲眼目睹“一带一路”成果惠及世界的生动图景。
“我在战乱地区也考察过,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呆就是半个月,很多人不理解,但对我这是很大的收获,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前不久,黄日涵在头条号上晒出自己的飞行里程:“一百万公里,绕行地球25圈”,笑称自己也许是全中国飞行距离最多,行万里路的副教授。“用脚底板丈量世界”是他对自己近几年工作的总结。
近年来,他更是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通过数十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宣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力反驳西方谣言,为传播中国好声音、树立中国好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被评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书生归来仍意气,永怀家国天下情。”黄日涵将自己行走世界与互联网领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生,互动性强是他课堂最大的特色。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让他获得了教育部霍英东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产学研相渐长,现在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习得课本上的知识,我更希望将自己对世界发展方向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传递给他们,让新的一代通过自己的脚步走出去,发自己的声音。”
文字 / 福建画报 吴承熹
图片 / 陈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