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介质的丰富多元,为营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便利和创意支持。另一面,见惯了各种明里暗里的推广“花招”,用户对营销的免疫力日趋见长。
营销,越来越变成一件考验智商、情商和策商(策划能力商数)的事情。
到底该怎么做?似乎,难以找到标准答案。不过,凡事只要心甘情愿,也就变得简单得多。
移动互联网下的弱势营销,讲求以弱势姿态与用户对话,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攻占用户心智区间,不是催促你被动购买,而是吸引你积极主动选择。
这种暗藏心机,实则满满“烧脑”味道的“蛊惑术”,不是阴谋是阳谋。
营销,关系产品,更关乎人性。凡是成功的营销,无不准确把握了人性。人性中既有真善美的阳光,也有懒惰、虚荣的“阴暗”,还有对未知和不确定的发掘兴趣,即好奇心。越是不了解的事情,越能营造一种神秘感。
神秘感是一种吸引力,吸引你去探索其中的秘密。这种由神秘感引发的征服欲,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级别——自我实现感,并无二致。
为什么男人更喜欢带有神秘感的女人?做营销与谈恋爱有相似之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才会产生迷恋。美国营销大师莎莉·霍格斯黑德直接在著作《迷恋》中表示:营销,其实就是和你的消费者谈恋爱,让消费者迷恋你、追随你。
一旦用户对产品或品牌产生迷恋,营销也就进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征服神秘带来的精神愉悦甚至可以超越产品的使用价值。德国第一酒精饮料品牌野格酒,味道并不可口,甚至被有人吐槽“恶心”、“难喝”,却没能阻止它在欧美酒吧中被人争相追捧。
为什么封测(封闭测试)这种始于网络游戏的技术性测试方式,为什么被一再移植到其他产品中?和“神秘”也脱不了关系。
作为企业或品牌内部自我调适的过程,封测有三种形式,商业模式封测、产品封测和营销封测。前两种封测的“内向性”逻辑很清晰:通过在小规模人群的尝试,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或漏洞,然后予以弥补或修正;找到改进产品的方法,生产出更优质、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而营销封测的“外向性”推广味道十足:打造神秘感,扩大影响力,甚至营造饥饿营销,将封测做成传播。
“封测”因雕爷牛腩而火,雕爷却不是封测第一人。在他之前,还有营销天才巨人史玉柱。在脑白金推广时,他在江阴小城做封测,杀手锏就是使用带有神秘感的软文,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人类可以“长生不老”?》,到底是否可以?《一天不大便有问题吗?》,有没有问题?……反正,点开看一看就知道了!
当然,点开之后,你看到的终究还是脑白金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能润肠通便,能延缓衰老……无论怎样,脑白金已经被你认识了。是不是还有些尝试的蠢蠢欲动?
无封测,不营销。封测既可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又能够激活用户的好奇心、吸引眼球。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