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大拨信息排着队争先恐后想要来挤占我们的各种时间,于是分给每一个内容的时间越来越少,从最初的一字不漏的认真阅读,到随便扫一眼就胡乱点赞,事后真正记住的,也寥寥无几。
走在路上,各种广告牌和宣传单都多出一个二维码等着你去扫一扫,微博与微信的关注越来越多,每天下班打开微信,匆忙点开企业殷勤推送过来的信息,只为了让提示泡消失……
如此下去,企业对外传达的信息,只停留在送达的阶段,当用户在未读信息上直接点删除的时刻起,连接收都结束了。之前读到过一句话:“企业和社会之间是价值共享的关系,与社群、社会以及消费群体共享的价值越高,企业被消费者认可的程度就高。”现在大家为什么不阅读——因为它们,没有价值。
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
企业促销?硕大的品牌LOGO?尽可能突出的产品卖点?早安晚安还有没完没了的心灵鸡汤?NO!这些内容所谓的价值,仅能称为对企业的价值,而对于绝大多数网友,他们在吃着冰棍看着手机的时候,真的不在乎今天谁打了八折和又多了一个冰冷的问候。
既然软硬兼施的植入广告无法营造大家的好感,所以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品牌呵护。广告能够集中的让品牌建立起知名度,但网友对它的好感和信赖,是一个缓慢的运营过程。需要定期的公关事件来吸引眼球,也需要日常的内容将这份“感情”进行维系。
网友们需要的价值,大概可分为两类:1.解决当下需求,2.提升生活品质。
应对“解决当下需求”这个问题,“欲取先予”是个不错的方式,目前很多企业在微博当中,开始主动进行关键字搜索与目标人群互动,比如说你发微博吐槽嗓子痛,立刻就有润喉产品出来说“嘿,兄弟,试试我怎么样”。
表面上看,这是企业人性化的一种表现,尝试与更精准的人群沟通,比起之前的自说自话已经是很不错的改善。但是,如果行为过当,可能也会发生类似学雷锋日轮番拜访独居老奶奶的事情。关怀并不是作秀,消费者不傻,与其光说不做,不如时常真的给粉丝们一点“甜头”尝尝。
针对第二点,提升生活品质。心灵鸡汤可能是一种不太正确的表现形式,因为“内心变强大”这个动作太宽泛太不容易实现。最好能提供方便立即兑现的提升建议,分分钟就能进行实践,大家的分享积极性瞬间就被调动起来。但是类似于生活小贴士之类的话题内容,众多微博小编们大概已经绞尽脑汁修改无数次了,马上濒临词穷。
某位营销大师说的好,没有市场调研的营销是没有价值的。在社交媒体运营当中,要时刻围绕“社交”作为立足点,聚焦目标人群的真实需求,“价值”信息往往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
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持续?
价值信息的持续推送,这是一个企业主与微博运营公司,甚至企业所有人与运营人员之间需要共同磨合的过程。多数老板都是急于看到效果的:微博微信开通了这么久,订单转化为什么还是这么慢?为什么没有粉丝主动联系我们索取购买方式?等等等等,稍不留神,就又容易回到广撒网式的广告发布线路。
这样将造成一个最糟糕的结果是,信息没有人看,再发多一些!用广告推广的手段做社交媒体行不通,用运营微博的方式运营微信当然也行不通。
微博平台自身的话题讨论性非常强,企业在主动贡献价值信息的同时,可以邀请粉丝一同加入到分享价值的大军当中来,不仅让粉丝感受到自身重要性,也能结识更多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之下,外在比较封闭的微信公众平台,价值信息的持续显得更为艰难。目前在运营中我们普遍会遇到这两个问题:
1.互动感知度低。微信的粉丝活跃度明显低于微博,主要原因是微信沟通线路的单一性决定的,粉丝的回应只有企业账号能看到,无法与更多的网友和自己的朋友去分享观点,而大多数企业的账号的回复又是迟缓和生硬的。
2.推送信息打开率低。众多的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孜孜不倦”的推送各式各样的图文信息到用户的手机中,就像打开电子邮箱,瞬间被各类广告垃圾邮件塞满,自然无暇细心阅读。
微信的自定义关键字回复与开放的后台接口,可以更灵活的让用户主动去索取各类所需信息,并非被动接受。想象一下,让网友在需要你时想起你,和不想见到你时硬要出场,哪个感觉更好?
CRM的理想状态并非一步登天
尽快缩短目标人群与品牌的“暧昧”时间,迅速建立“热恋关系”,想必是企业CRM最理想的状态。
在此种目的的推动之下,不少网友一定会有这样的遭遇:一旦关注某企业微信或微博,立刻被积极搭讪;关注工作,年龄,星座血型甚至婚姻状况;小编索要QQ/手机号,瞬间加入到XX交流群,时不时群主抛出一个符合大众口味的八卦话题然后一群人展开莫名其妙的讨论。
这种感觉像不像在街上你只是礼貌的接了递过来的传单,然后就被硬生生的拉进一个陌生的派对现场?
关注你,并不代表“迷恋”你。品牌与消费者交朋友,整个过程因为社交媒体变得简单了,同时也变得困难了。你可以轻松吸引到TA的目光,TA也会更轻易的忽略你;你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他,竞争对手也会。让网友做出最终选择的,评分门槛也在随着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
真诚的关怀,好过虚假的骚扰。在微博活跃度下降,KOL影响力降低,微信阅读率低的现在,企业更需要选择合适自身特点的社会化媒体策略,真正的与粉丝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