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白酒业或者说白酒业下的新媒体,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我个人觉得,都离不开5句话20个字。
第一个,圈子文化。
无论论坛沙龙这样的落地圈子,还是基于企业在公共微信或者官方微博上打造的圈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道理。其中,江小白的一些尝试,给我很大启发。未来品牌基于应用新媒体、新工具的落地推广,一定是基于以地级市或者以某个县为单元打造的一个一个圈子,在全国范围内,你想一下子做一个多大的圈子,那反而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价值。只有落地,基于以地级市或者以某个县级单元、县级市场一个一个来打造不同的圈子,这才有可能转化为你的消费者,然后才有可能产生商业价值。
包括我们在郑州创办的醒客会俱乐部THINKERCLUB(编者注:副名称为“河南青年经理人俱乐部”)也一样,也是基于这样的圈子打造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更多的大规模应用新的工具而已,但是微博、微信、QQ群都有。我们目前更多的还是一个交流,大家基于共同的志向、兴趣。但是这样一个经理人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规模比较大的。我知道的数据是,截止到上周,共有236个总监级会员,来自各行业、各企业,其中房地产总监80多个。这样的圈子不可能没有价值。我们俱乐部做活动,有很多品牌愿意赞助,因为对于很多品牌来讲,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目标客户,是有真实消费力,购买力的人群。包括珠宝、服装定制等企业,都愿意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场地、赞助。虽然现在还没有专业去做俱乐部的商业价值,但将来一定会有的。等圈子做大了,商业价值自然就来了。
圈子文化一直都存在,只是说由于新媒体、新工具的出现,为圈子进一步的融合和放大提供了可能。所以这是第一,圈子文化。
第二,社区属性。
圈子再往下发展,就出现了很多虚拟的圈子。回到早些年,在没有微博微信这些工具之前,网站上的社区属于比较有粘性的。微信微博出现之后,黏性要比原来纯粹网络社区的大得多。这刚好满足了人们的社区属性。例如有些QQ群,被会员们称为万能的群。何故?因为大家都是营销人,但又来自不同行业,每个人提到的任何问题,几乎都有人能够回答,或者帮助解决。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社区的黏性就更高了。这种圈子甚至可以被称作“自组织社区”。
人都是部落化生存的动物,从幼儿园开始直到迈入社会,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部落里,你打工是加入一个部落,创业则是创办了一个部落。无论如何,人都离不开部落生存。部落是什么?就是一个个现实或虚拟的社区。因此加入一个组织、一个圈子、一个社区,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源需求。理论上讲,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加入或创办不同的部落社区。
第三,资源整合。
无论打造什么样的圈子、打造什么样的社区,资源的丰富是必要的。大家可以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这些行业企业之间,这些圈子的朋友之间,第一它可能是互补的,第二这里面有些资源是可以互相整合来用的。江小白的案例刚才已经提过了,就是圈子里面产生的资源整合。包括我们的THINKERCLUB也是如此。三星电子在春节前做了一个圣诞节所有新品的特价专场,那一天我们的不少会员也去消费了,就是因为发起人里有三星的人。不同行业之间,一些互补性资源的整合应用案例更多,所以“资源整合”,这是应该看到的第三个关健词。
第四个关健词是工具创新。
如今有微博、微信,有陌陌,也许明天还有其他更多的工具,工具永远在创新,永远有新的工具诞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工具所驱使,不要过多地依赖某一个工具,而是要学会整合应用这些工具。
最近,我都在刻意控制自己看手机的时间间隔,包括每天发微博的数量,也要比以前少了,甚至有朋友在微信上呼叫,我可能停半天才看到。这些都是为了刻意控制自己对工具的依赖。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道理都是一样的,要学会整合应用这些工具,而不是形成工具依赖症。这是第四个关健词。
第五个是商业价值。EMBA
当前面这四句话的十六个字:圈子文化、社区属性、资源整合、工具创新,你都用的很好之后,商业价值自然就来了。无论是个人基于微博微信的观点抒发也罢,企业基于微信为平台去打造真正具有自媒体属性的公共微信帐号也好,抑或基于微博这样一个互动工具的客服维护也好,甚至时下流行的许多自媒体也好,都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把前面四个理解透了,最后一个商业价值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