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内最可能改变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七大趋势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状态,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中国政府已经着手将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能够促进人均收入平等增长的消费型经济。这一转型为中国的面向消费者型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中国有望在 2015 年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强劲的经济购买力将支持全球14%的消费量。在这些企业看来,中国消费市场是否正在不断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和拥有更多的购买选择,多数中国消费者将互联网视为购物体验的一部分,并且将价值视为产品和服务的关键差异化因素。这些前沿消费者对他们所熟悉和信赖的品牌更加忠诚,愿意为认可的质量、特点和产品信誉出钱。在自身期望值迅速提升的情况下,他们还准备好随时摒弃那些难以满足要求的低价品牌和产品,许多情况下,他们更加青睐美国品牌和其他国外品牌。
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并突出关键问题,此次调研挑选出了最可能在中短期内改变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七大趋势(见图1),并要求参与调研的企业按照它们对业务战略的潜在影响程度,对这些趋势给出评分。
评分结果显示,今年受访企业选择的前两大趋势是“价值成为差异化因素”和“数字化的崛起”,这也验证了2012 年报告中提出的“中外企业观点正在迅速趋同”这一结论。然而,领先企业与落后对手间的业绩差异也在不断扩大。
以服装行业为例,耐克凭借零售店内卓越的店面布置、货品分类和服务,给购物者带来了难忘的体验,其中国区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1%。与此同时,两家本土运动服饰领军企业则举步维艰:李宁成为激进扩张下的牺牲品,由于遭遇严重的库存问题,2012 年销售收入锐减 16%;而安踏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2012 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仅为1%。
类似的差距在零售行业中也很明显,只是在这个行业中,中国企业将跨国企业甩在了身后。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高鑫零售在 2012 年开设了 44 家大卖场。而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这3家领先跨国企业的扩张步伐则明显放缓:2012年3家企业的卖场开设数量仅分别为25 家、16 家和 8 家。
是什么造成了各企业间如此显著的业绩差异?换句话说,哪些是领先者做到而落后者并未做到的?领先者的优异业绩并不能简单归功于其在各方面的出色执行,相反,领先者往往侧重于发展销售系统、品牌塑造、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等一系列连贯的核心能力。领先者提供的消费者体验具有深深的品牌烙印,有助于建立客户忠诚度,相互协调的能力使这些企业在迅速应对消费者品位和期望的变化时游刃有余,从而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持久的纽带。
此外,在应对“数字化的崛起”和“价值认知的改变”的准备程度上,中外企业都给自己打出了高分:86%的跨国企业和 71%的中国本土企业表示对“数字化的崛起”“有一定的准备”或“完全做好准备”;86%的跨国企业和80%的中国本土企关键趋势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重要性解析
价值成为差异化因素
中国消费者将价值视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这一趋势已经连续第二年名列榜首。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更多的购买选择,并表现出对更优质商品的追求。注重价值的消费者不再局限于选择最廉价的商品,他们已经将价格因素放到次要的位置,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可靠性、连贯性和产品信誉做出选择。
上海光明乳业推出的一款高端酸奶如实,凭借产品质量实现了自身的差异化,并成为成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如实强调原料纯净、新鲜、纯天然且无人工添加,尽管价格比同类高端酸奶高出近一倍,但仍受到上海消费者的追捧。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护发品市场中,德国施华蔻的高端产品和其他高端品牌正在从宝洁等大众市场品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以价值区分产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他们是活跃的网民,使用数码设备来研究产品和服务,并完成购买。在其职业生涯的黄金期(21~50 岁,但主要集中在 30~40 岁年龄段),这些消费者的月收入通常在 5000~50000元人民币。他们非常乐意为能反映其需求、价值观与渴望的产品买单。
与此同时,将价值视为差异化因素的现象目前也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中最富有的消费者群体快速蔓延。当三、四线城市中的消费者更加富裕且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时,他们的购买行为可能将与大型城市中的富裕消费者类似。
数字化的崛起
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化对面向消费者型的企业而言不可或缺。目前,中国消费者的网购行为日益普遍,2010年至2011年增幅达到 66.5%,占整个零售行业的 6.1%。中外企业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众多机遇,比如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市场、建立新的销售渠道等。但是,无论是国外企业还是中国本土企业,大多都对自己是否准备好将中国消费者的在线交互热情转化为销售优势表现出怀疑。
为了评估企业在应对数字化趋势方面的工作成果,此次调研为受访者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估表。自我评估表评估了一家企业建立洞察力并生成分析数据的能力,及其数字平台的活跃度和运作的效力。根据企业的自我评估得分,对其进行排序和分类,确定企业是数字化的领导者、熟练者、开拓者还是初学者。
领导者将数据视为战略资产并给予很高的优先级别,能够把某个数字化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后续的项目中,并且在各个职能部门间进行内部调整,从而使其数字化资源物尽其用。
熟练者善于分析,强调采取连贯的措施强化其对于客户中心制的重视,在华企业中认为自己是熟练者的比例(跨国企业 6%,中国企业 8%)与全球6%的标杆较为一致。
开拓者强调行动,采用试验的方式开展数字化,希望用数字化创新来接触客户。尽管这种方式能带来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过度投资的风险。此次调研显示,9%的在华跨国企业认为自己是开拓者,而仅有4%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是开拓者。
绝大多数受访企业将自己归为初学者,此类企业实现数字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以较小的战略赌注实现有限的市场洞察。63%的在华跨国企业和 62%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是初学者。
事实上,在建立数字化能力的过程中,数字化领导者有两大关注点:创新和多渠道品牌体验,70%的数码领导者将创新作为其计划投资的前三大能力之一,与之相比,非领导者中该比例仅为38%。此外,有 45%的领导者和 29%的非领导者将多渠道体验列为其前三大投资方向之一(见图2)。
以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科技为例,来看看对多渠道体验的投资能实现多大程度的回报。小米主要通过自己的产品网站、电子商城和电信伙伴网站等多种渠道在线销售产品,为了平衡产能,小米通过预订和有意减小生产规模的方式销售其大部分手机,这种策略使其2012年售出大约1200万部小米2。另一个活跃于数字化最前沿的品牌,是快速成长的全球健康护理、卫生护理及家居护理产品生产商利洁时旗下的安全套产品杜蕾斯,杜蕾斯娴熟、有创造力地使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并培养了一大批追随的用户。
部分趋势在中短期内如何发展的判断
中国的消费市场目前正处于激烈的转型期,这一转型将延续多年,结果难测。但从此报告的调研结果来看,可对部分当前趋势将在中短期内的发展做出如下判断:
发达城市和地区的消费者将不断升级购买。从单纯注重价值到强调质量和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关注点的转变将不断深化。价值作为差异化因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为企业带来了改善产品并提升品牌的良机。为此,企业需要强化在创新和品牌塑造两方面的能力。
村镇是下一个市场前沿。随着企业将触角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向村镇,村镇孕育着重大的增长机遇,村镇居民在购物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何满足这一重要市场细分人群的需求和期望,是面向消费者型企业的一大挑战。为此,企业需要建立一流的市场通路能力,扩展并调整其销售和分销网络,从而确保对村镇市场的有效覆盖。
中国是终极的数字化市场。中国正处在数字化革命的最前沿,数字化正成为各市场、消费群和渠道中具有颠覆性的趋势。眼光长远的企业正在利用数字渠道和平台,培育新的业务模式,能够设计多渠道模式并根据持续的变革迅速调整和开展创新的企业,将会获得成功。
竞争的性质不断变化。在中国市场中占地为王、轻松成功的时代正迅速走向终结。随着消费者日益成熟以及中外企业观点趋同,成功必须依赖于培养一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适应的连贯能力。
(此报告节选自博斯公司2013年《逐鹿转型中的中国——跨国和本土企业如何把握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中的变革机遇》调研报告)
业对“价值认知的改变”“有一定的准备”或“完全做好准备”。但同时,他们也承认自己在如何应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比如在互联网改善运营方面,企业均认为自己还没有采取行动;在整合数字化与品牌塑造和产品开发方面,仍有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