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起跑线越来越同质化,好做的事情、大家都做的差不多好了。
于是,产品品质不再是重要的竞争点;
包装也不是,争奇斗艳、眼花缭乱,谁也别想脱颖而出;
资金还不是。资本过剩,融资越来越容易。
品牌定位也不具有决定意义:互联网、智能手机,微信、微博,把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再好的品牌定位,一旦企业不能兑现品牌承诺,消费者立即背板、而且很快蔓延。
赢在起跑线,越来越难;
赢在起跑线。价值也越来越小。
于是,最重要的竞争点,就变成了企业的“长动力”。
“长动力”的意义
“长动力”,就是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长动力”阶段,决定胜负的不是你会做什么,而是你能可持续地做什么。
比如买断酒楼的供应权,似乎有钱的企业、谁都可以做,其实,只有具备“长动力”的企业才可以做:买断酒楼后企业如果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就能逐步摊薄、最终回收买断酒楼的资金,企业就有回报。否则,资本实力雄厚如长安汽车,投资的白酒在重庆购买了那么多酒楼,最终也失败。
比如终端
营销
,谁都知道“不做终端等死”。但是,只有具备“长动力”的企业,才可以做终端,否则,不具备长动力、盲目去做,就是“做终端找死”。
“长动力”的核心,是营销资源的整合。
产品、品牌、模式、团队、渠道,各个项目都是企业整合营销的工具。
这些工具,在投资资金的驱动下,通过合适的
经营管理
技术与艺术的努力,达到“价值量”匹配。
之后,各个项目的资金投入都能因为营销资源的整合、变现,而达到良性循环。
这样形成的“长动力”,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地采用任何有效的战术,而都能及时收回投资、可持续地发展,如终端促销驱动、新产品驱动、广告驱动,等等。
“企业市场资投入“的意义
营销资源中对销售最具有直接意义的是经销商、终端、团购等资源,它们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但是,企业自身的市场投入,却是整合、凝聚上述营销资源的关键。
市场投入,指企业给区域市场投放的前置性资源,如终端进场费、促销费,渠道服务团队的数量、素质、工具、模式,等。
没有市场投入的企业,产品再好,经销商也不要代理:击鼓传花的游戏、经销商伤不起。
产品质量不重要,包装不重要,价廉物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有意义的,是企业对市场的投入。
经销商在决策是否代理一个产品时,必须先假设“任何产品都是不好卖的”。因为,任何产品都是哑巴,它不会自己说话,不会自己告诉消费者它有怎样的价值,都必须有人帮它说话。
帮他说话,就得有市场投入。
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产品,如矿泉水,也是哑巴。绝大多数企业以为消费者自己能判断矿泉水的好坏、好的矿泉水自己能说话,于是绝大多数企业都垮掉了,只剩下哇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少数几家。
白酒当然比矿泉水更不能说话,决定业绩的,更是依赖市场投入。
重复一遍:必须假设任何产品都是哑巴。别听厂家胡吹它的品质怎样、历史文化怎样、性价比怎样。
请牢牢盯住关键点:市场投入怎样?
市场投入怎样配置?
公司的市场投入,应该怎样配置?
这个问题,担任招商任务的业务经理一定会问;
达成合作之前的经销商,一定非常关心;
合作之后的经销商,更是关注。
怎样配置?
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还是区域市场经理们与经销商关系的亲密程度?还是仅看销售业绩、鞭打快牛、马太效应?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厂商不兑现市场投入的承诺?
企业减少投入,或经销商减少投入,损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有过科学评估吗?
不诚信,真的利益大于后遗症的危害吗?
为什么区域市场苦乐不均,在区域
经理人
眼里,有些市场是肥缺、有些则是畏途?
为防范、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市场资源的配置就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公开、透明:公司的每项市场资源,不仅对应一定的销售表现,还对应一定的营销质量、一定的业绩前景;由市场表现与市场前景来决策市场资源支持的方向与力度。
2、公平:销售业绩、营销规划,是决定资源的配置的关键因素。合作双方、区域经理,互相监督资源的投入,共同整合、凝聚区域市场资源如终端资源、消费者资源。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责任重谁受益则多。
3、可量化、容易操作:以公司
营销战略
为指导,以“营销质量标准”为资源投放的客观依据,评价简单,等级清晰。
营销质量怎样评价?
好了,从市场投入,必然引发出“市场投入关键标准”的“营销质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