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sina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面对政府的号召或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已随风而逝: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M3.0时代,我们如何进行社会公益 营销 ?”这是来自一位民营企业“慈善家”在“橙色沙龙”中的困惑。也许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公益营销所注重的是企业自身的营销,而不再只是社会公民——社会公益营销已越发像是一个企业具体的商业目标。这正如陈一木丹所说:“基金会只有当作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来办,用专业的营销方式涵盖其作为社会公益营销的发展脉络,它才能存活下来。”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迅速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感与品牌知名度,这与他们在公益赞助上的成功运作有密切关系,而它们的社会公益营销本就是本着长远的心思而来。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新的商业环境下,必须摒弃“慈善家”的观念和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商业赞助,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配合,使公益赞助项目真正成为一种“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利”的双赢行动。
  公益赞助,联合营销未必对路
  “M3.0时代,就是科技化的联合营销时代。”不过,在社会公益营销上,这句话也有其不对路的地方。
  黄双民是流沙集团的副总裁,主要负责集团对外的公共事务工作。由于老板一向为人低调,虽然流沙集团在行业中实力数一数二,但一直少在媒体上曝光,企业鲜为外界所熟知。在黄双民的劝导下,老板意识到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通过公关的手段去打造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当时,省政府正在启动一个关于关注贫困百姓健康的社会项目,并广泛发动企业积极参与,黄双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公益赞助机会,既可以迅速提高流沙集团的知名度,又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政府关系,老板也认可了黄双民的想法。在黄双民的主导下,公司投入二百万元,与省一家著名的医院合作,免费为家庭贫困的山区患白内障的患者免费做手术。在与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之后,合作全程交由医院去操作。
  活动结束后,黄双民发现,虽然媒体对此次公益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新闻报道基本只提到医院一方,对真正的投入方流沙集团几乎只字不提,省里领导在活动结束时的总结中,也竟然没有提到此次活动的赞助者及主导者流沙集团。
  二百万的公益赞助虽然是做了一件社会大好事,但对流沙集团而言,却不是一次双赢的结果。因此老板大发雷霆,黄双民陷入了苦恼之中,问题出在哪里?
  流沙集团在公益赞助项目所遇到的问题,在中国的企业中并不是个案。在一个功利的商业化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看,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公益赞助行为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其次,对公共关系的理解有待提高。在企业对外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中国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运用,要么毫无认识,要么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造成企业很少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再次,对公益赞助的运用不够娴熟。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中国的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广州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M3.0时代,跨国企业的公益赞助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益营销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性。跨国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早在1952年,宝洁就建立了“宝洁基金”。今天,宝洁公司和宝洁基金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捐款都超过了5千万美元,不断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着这种积极、主动、持续的公益赞助,宝洁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与强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宝洁是知名度最高、大学毕业生最向往工作的跨国企业。
  在中国的公益赞助项目中,宝洁尤其支持教育事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院,宝洁公司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宝洁在教育上的公益赞助,大抵遵循以下三项思维逻辑:
  第一,通过赞助,影响中国最高端的知识人才。宝洁相当多的教育赞助项目,集中于中国科学院、 北大 、清华等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大学,那里聚集中国最顶尖的知识人才,他们是宝洁公司最希望吸引的发展人才。
  第二,跟随政府关注的焦点,赢得政府的认同。“希望小学”建设是中国政府所积极推进的宏大工程,宝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赢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许。
  第三,关注中国下一代,将品牌影响力对准未来消费者。宝洁投入巨资启动“春蕾计划”,支持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从营销的角度上,宝洁已经将品牌影响力对准了其未来的消费者——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宝洁等跨国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中国企业的自主公益营销
  宝洁公司发明了公益赞助的“楷书”模式,那么,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办?
  显然,不能重蹈流沙集团的公益赞助覆辙—中国企业需要自主公益营销。在企业自主公益营销方面,凉茶行业的翘楚—王老吉,以其“企业公民”理念,成为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一个新坐标。
  从2001年开始,加多宝集团就以“圆今日学子梦,造未来栋梁材”的爱心理念,连续7年举办“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从企业公益营销的时间延续性来看,此活动目前已成为国内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大学助学捐款的稳定平台之一。而2007年的“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公益助学活动,其活动范围更是辐射全国,重点覆盖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31座城市,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重视,尤其得到了当地居民对王老吉的强烈的 企业文化 认同感。
  目前,“王老吉·学子情”活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制度化的机制,包括受捐助者的选拔机制,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王老吉自身特点的企业慈善文化。一位长期关注企业文化研究的专家表示,这是加多宝集团将“企业公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表现,公益活动也成为了王老吉文化营销的一部分,同时也符合王老吉品牌的“草根”定位。
  参照宝洁、王老吉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自主公益营销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主动表态,必然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 市场营销 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商业运作化原则。公益赞助,策略先行。对于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能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其同企业其他营销活动一样,策略先行,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
  长期性原则。将公益赞助视为企业一种商业战略。对跨国企业而言,公益赞助是一项长期的商业策略行为—持续的投入与持续回报推动了他们不断进行公益赞助,在这种前提下,跨国企业积累起深厚的品牌美誉度,获得了媒体持续关注。在实力允许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可以将公益赞助纳入 企业战略 的一部分,通过对某一公益项目持续性的赞助,最终获得政府、媒体的认可与持续关注。

 


京ICP备12005558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 ……
阅读更多【海尔】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班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学费9万以上高端班 学费6-9万总裁班 学费4-6万总裁班 学费3-4万总裁班 学费2-3万研修班 学费1-2万培训班 学费1万以下短期班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