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中国好声音》自推出首期就在电视上一炮而红,而之后的微博 营销 更是为其快速火爆天一把旺火。微博营销的明星效果在此显露无疑。《中国好声音》的官方微博拥有百万粉丝,《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那英更牛,有千万粉丝。
 
    这些粉丝都带领着自己的粉丝,消息就像病毒一样在受众间扩散。而促成这一局面的前提是,喜欢看这个节目的受众有很大一部分和微博受众重合,他们都是喜欢新鲜感的人群。于是,不断涌现的“好声音”和好声音神话,病毒式的营销让该节目成为了2012年最红火的节目。
 
    【怀旧式营销】成功案例:我是歌手
 
    据著名营销专家李绘芳老师了解作为一个从韩国引入的节目,《我是歌手》在亮相之初,也同样善于利用好了微博这把利器。同为歌唱类节目,当它祭出“集体怀旧”这一必杀技时,才算是真正树立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单一病毒式营销的升级版。
 
    中国人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怀旧情结,当听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老歌手们演绎着过去的歌曲时,听到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口味新颖的旋律,接着,在这些旋律中,回想起曾经伴随自己成长的那些片段……《我是歌手》使用的这把怀旧派,打的那是相当的漂亮。而“摇滚中年”黄贯中的来来走走,“黄妈”黄绮珊的前世今生,甚至羽泉的客串主持,都成为“添油加醋”的怀旧配料。
 
    【话题式营销】成功案例: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可谓是开创了中国相亲类节目收视率的先河。自2010年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这档披着传统“相亲”外衣的“两性真人秀”节目时尚精彩、高潮迭出,频频制造出宝马女等夺人眼球的热点话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总是话题不断。
 
    在两性关系极具时代价值和戏剧张力的当下,这类两性话题综艺节目有着天然的优势。除此之外,微博、SNS、官网、 论坛 等网络平台也为该节目提供了话题讨论空间。甚至部分两性话题的取材完全植根网络,再拿到电视平台上为更多人热议,最终放回到互联网进行二次甚至更加深度的传播。
 
    【自杀式营销】成功案例: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
 
    60多岁的牛群挑战10米跳台,5米深水池中韩庚当场被水浪拍晕,陈光标肛门倒灌水……这任何一个放在社会新闻版都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霸占的却是娱乐头条。为了一炮而红,为了一鸣惊人,为了一击即中,明星们和节目制作方似乎都拿出了自杀式营销的决心,明星们也是囧态百出。而与此前明星们参与的蹦极等户外冒险节目相比,跳水节目对明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细胞要求更高。这让不少善良的观众倒吸一口冷气:“不就是个娱乐节目,至于这样吗?”
 
    【借东风式营销】成功案例:舞出我人生
 
    著名营销专家李绘芳老师认为如果说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身未动、心已远的话,那么节目未开播,关注度就被炒的风生水起,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功。2013年春节过后,与蛇年春晚相比,最吸引眼球的娱乐话题莫过于春晚总导演哈文的老公——李咏,要离开央视。
 
    就在人们对于李咏离开荧屏,低调走入教师行列这一举动感到不解和遗憾之际,有两档新节目却先后宣布,他们的主持人将会是李咏。一档节目仍在央视,一档却在卫视。一档是老本行,一档却是跨界。在所有焦点都聚集在李咏身上的同时,这两档节目也提前混了个脸儿熟。
 
    优秀的电视节目本身是品牌建设的关键。只有创新节目内容,才有助于综艺节目的品牌定位。大本营一直在强调“快乐”这一主题,定位准确连贯,从主持人群体搭配到各环节的设置,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几年前的“大本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随着受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大本营”也不断在做相应的创新努力,这是它能立足电视荧屏的重要原因。
 
    节目的运营方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合理的品牌延伸策略,通过多种方式来扩大品牌传播效果。打造品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品牌一旦建立,则需要立即用科学的品牌延伸策略,来维护和引导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一个成熟的综艺节目,要有效地利用媒介优势,利用节目本身、主持人的影响力、新闻噱头,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中,以提升品牌的传播效果。
 
    最后,李绘芳老师表示总而言之,电视综艺节目要结合自身内容,进行精确的品牌定位,同时建立高识别度的品牌,打造具独特的主持人/群体,新意节目板块,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品牌延伸策略和广泛的媒介传播平台,来打造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影响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卖菜中的销售学问》
在一菜摊前看见两堆菜。买:“这边多少钱一斤?”答:“1块。”再问:“那边呢?”答:“1块5。”问:“为什么?”答:“那边的好一些。”于是买了1块5的。后来发现摊主快速把1块的一分变成两堆,很快1块5一斤的又都卖光了。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