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贺岁档才开头,就因《一九四二》与《王的盛宴》两部大片引发的网络“黑水”事件而风波不断。导演陆川的一番“坦言”,透露出一种不得不屈服于这种游戏规则的无奈。
网络“水军”在今天的电影市场竞争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真有抹黑一部电影的能量?怎样才能还电影市场一个健康的 营销 环境?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以“水”治“水”?
养“水”成患!
继华谊兄弟股票在《一九四二》公映次日股价跌停,券商研究员直斥“水军作乱”后,同日出场厮杀的《王的盛宴》更不惜扯掉行业“遮羞布”,大方承认被“黑水”逼得雇“白水”调高网络评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团队爆出“宣传期间被迫使用水军,怎奈敌军凶猛惨遭被黑”猛料,《王的盛宴》导演陆川在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不仅承认此事,还就此打了个比方:“就像你在外面挨了一顿打,只好花钱找个医生治一治。就算找的不是医生,起码也得找个江湖郎中给贴点膏药吧。”
即使《王的盛宴》试图“白水”治“黑水”,意在“自卫”,但与从去年起屡次翻涌的“黑水”事件结合起来看,无疑彻底掀开了电影行业恶性营销的盖头。如五一档《关云长》和《战国》为寻“黑水”发出悬赏通告,国庆档《白蛇传说》《画壁》则互相指责对方“抹黑”。
“电影公映前雇佣水军刷评分或黑同档期竞争对手,已是国内电影圈公开的潜规则。去电影网站看看,不是满分就是1分2分。即使不抹黑对手,也会对自己的影片作所谓的口碑维护。”业内人士章杰坦言,圈内人也很矛盾,既痛恨“水军”作乱,但说到底,其实是自己养“水”成患。
“口碑”
如何变“口水”?
究竟“水军”的威力从何而来?是否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左右一部电影的命运?
记者在网上输入了“网络水军”,仅招聘信息就有数十页。在百度“网络水军吧”里,充斥着水军的招募帖和任务帖,供需十分火爆。一些水军不仅有主页,还有客服人员,招募水军可兼职可全职。
记者联系上一位“水军”,以电影公司宣传的名义与其攀谈。该“水军”告诉记者,只要客户有要求,发帖、回帖、删帖都不是问题。就电影宣传而言,如在时光网、豆瓣网给某部影片刷好评或差评,只打分不点评收费2毛5一条,点评的话就要3毛一条。在问及收入问题时,他“抱怨”道:“现在做的人太多,价格低廉,跟干苦力一样。”
然而似乎正是这帮“苦力”左右着一部电影的“口碑”。例如在豆瓣网上,记者翻看了《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两部影片的评分状况,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只打分不评论的用户,且分值大多为1分的最低分和5分满分。“这种方式打分且没粉丝、没关注、没头像的三无用户,大多就是水军。”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业内人士认为,“水军”之所以能够有影响影片命运的能量,关键还在于观众原本很看重网络口碑,但随着口碑变成口水,信任正在流失。
杜绝“逆淘汰”
要让“水军”无浑水可搅
正如陆川所说“雇佣水军,就像请江湖郎中”,“水军”无论作用大小,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管用”的“一帖药”,甚至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建立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首先需要行业的自我规范,也需要加大法律监管。
有关专家认为,在网上“左右局势、翻云覆雨”的“网络水军”,其实不过是网络公关公司的工具而已,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雇佣“水军”的网络公关公司和他们的客户,而这些客户大多正是影视公司自己。最可怕的结果是,好的影片得不到应有的市场回报,一些烂片借此捞一把票房,形成“逆淘汰”的局面,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将是致命打击。随着“水军”彻底浮出水面,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工商部门、网管部门等都应当研究这一问题,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些观众认为,既然豆瓣网、时光网已经明显有水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挤出这些水分,作为客观的第三方平台,就应当肩负起第三方评价公正的责任。
比格魔威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章杰认为,消除“水军”乱象,固然需要法律的完善,行业自律也不可缺少。“口碑不是刷的,而是观众给的。行业内首先要自我规范,而不是靠相互攻击、造假来生存。大家都应自觉断绝与水军的交易,让水军无浑水可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