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摩了李安的热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不可否认,这是我在2012年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难怪豆瓣网评分9.1分,群众的眼镜一向是雪亮的。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不仅仅在于3G画面本身,更在于背后的哲理与含义,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观影感受。
观影当天,我听见很多带着孩子的父母观影后,告诉孩子要如主人公一样勇敢和坚强,还有家长跟孩子说,“我告诉你学习游泳的重要性了吧”;有对情人看后的第一感觉,太美了,一定要去印度瞧瞧;某IT男说,李安的画面处理太牛X了;一群美眉们刚刚结束完他们那令人愉悦的忧伤,扬起泪痕尚存的脸:“故事太精彩了”;某分析型眼镜哥: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某励志男,“只要坚持,人定胜天”……
每个人有不同的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部电影的核心内涵:“你选择了你的记忆、信仰和生活”。
每个人因为背景不同、视角迥异,映射到大脑产生最终感觉也自然不一样。
对于本部电影,我更倾向于从品牌的角度来思考,其实,从某种程度,这部电影就是一堂生动的品牌课。
首先,品牌从名字开始。
任何一个品牌都要先拥有一个名字,然后才会逐渐衍变成品牌。
少年派(Pi)也是一样。他的名字Pi是“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简称。据说是以一座叫“莫利托”的游泳池的名字命名,而“派西尼”在法语中干脆就是游泳池的意思。由于“派西尼”的发音很像英语中的“小便”,Pi经常被同学取笑,甚感苦恼。
但Pi不愿意接受品牌核心价值=“小便”这个事实,他要赋予“Pi”这个品牌新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品牌是一种心智印象,一旦印象形成,要想扭转公众的认知是很难的。此时,一定需要三个关键动作:1、赋予新的内涵;2、持续多触点频繁传播;3、通过关键性事件打破原有认知,产生新的认知心锚。
那么,看看Pi是如何做的。
第一步,赋予新的内涵。Pi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圆周率π,也就是Pi。
第二步,持续多触点频繁传播。Pi利用新开学的机会,不断在不同课上,重复介绍自己,语言课、地理课、数学课上,利用重复扭转公众对他的认知。
第三部,通过关键性事件打破原有认知,产生新的认知心锚:当然这种重复传播就如同广告,大家可以很熟悉,但不一定能够接受,大家还是倾向于接受已有的认知。于是Pi需要打破原有认知,建立心锚。
众所周知,π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数,它没有规律,无穷无尽,以无限的无规则形式计量着完美的形状“圆”,衍生出理性之外的无限想象力空间。
为了让别人认可这个π,少年Pi把圆周率后面N多位生生背下来,然后一数不差的写到全校轰动。从此Pi扯掉了“小便”这个头衔,他真正等于牛b哄哄的π,变成了圆周率少年。
Pi顺利完成了品牌内涵的重新塑造,并一炮打响了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