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最近,我常常思考:对于一个新兴珠宝品牌来说,在成长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产品?渠道?营销?是的,它们每一个都非常重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品牌都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但就珠宝行业来说,产品并不像服装行业那样有着明显的潮流性,至今钻戒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款式依然是百年经典的爪镶。渠道的“被复制性”极高,你出现的地方他也出现,因此,最能让你和竞争对手区别开的,是最后一个—营销。

    营销是个大概念,而我现在想讲的是,新兴品牌应该如何嫁接外部资源,进行跨界合作,“借力”营销,最终实现品牌的跨越式发展,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以来都很注重实体营销的市场环境中,新模式的珂兰并没有成规可循。我们看到,如果一个品牌想要打响,通过电视媒体,一年可能要投入3000多万元,平面媒体可能是这个数目的一半,但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百万元的投资,所以营销成本相对低廉的互联网成为我们的首选。

    在线上,电子商务企业很痛苦地面对一个局面,要把物流、供货、销售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全部整合起来,已经不是怎么找到用户了,而是要分析用户的行为轨迹,知道他们从哪里来。据我们了解,客户一般是先上百度搜索产品信息,然后到淘宝看看价格,再去B2C机构进行价格对比,最后选择一家信得过的商家成交。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因此,与其他流量较大的网站合作就有一个入口的作用,使用户可以从更多的方面了解我们。

    首先是人气极旺的SNS社区。消费者可能不会去网上看结婚需要买什么,但他一定会去问身边已经结婚的朋友,结婚证怎么领,婚纱照怎么拍,钻石买谁家的。所以SNS社区推广,首先是要在这些目标客户心目中植入一个印象,珂兰是卖钻石的。比如,我们与国内人气论坛天涯有合作,在天涯上开辟了一个品牌专区,其主要职能不是直接达成销售,而是交流与普及钻石文化,是回应潜在客户或者说相关爱好者咨询的地方。通过双方合作,我们完成了品牌展示。

    其次,线上众多电商企业,比如京东、当当、卓越、淘宝、走秀网等,也是我们合作的对象。针对这类合作伙伴,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人群。比如,我们说服京东商城进行平台合作,成为第一家在京东商城卖钻石的品牌。为什么选择京东?除了其平台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其用户以男性居多,而这些男性用户是我们要极力争取引导的准客户。

    这种线上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培养客户消费习惯的营销,可能从短期看,我们并不能很快受益,但是从长远看,培养了相当的用户群,告诉大家不仅仅是大商场、珠宝店里可以买到昂贵的钻石,互联网上一样可以,而且更加经济实惠。

    实际上,在对潜在客户群的划分上,我们往往是在线上选择男性用户多的企业合作。而在线下就变得直接了,以选择女性用户多的行业企业为主。我们与美容院、购物卡或打折卡公司、银行大客户部、媒体的读者俱乐部,乃至基金公司(如海富通基金)、酒店(如桔子酒店)等进行合作。

    在与线下企业的合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在发展相对成熟的婚庆行业寻找目标客户,因为各个企业占据着婚庆行业的各个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切分,因此这种互补性不仅更容易让我们合作,而且更为精准。

与婚庆行业链条上下的企业分享客户资源,是非常有效的精准营销手段,也是提高ROI(投入产出比)的杀手锏。

    婚博会是珂兰进行跨界合作的重要舞台。这里集结了婚庆行业各个环节的企业,珠宝企业一般在整个链条的后端,这对于我们进行跨界合作是非常有利的。我们甚至想到了很多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比如,考虑到一些早早来参加婚博会的消费者可能来不及吃早餐,我们就与康师傅、中粮悦活合作,送上面包和饮料,对消费者表示关怀。

    珂兰总是在寻找着尽可能多的合作机会,通过“联合营销”,不仅品牌之间互相进行品牌背书,而且节约了营销资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在“联合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开展的大多是钻石讲座、钻石清洗保养服务体验会等带有公益服务性质的活动,着眼于品牌宣讲、口碑营造、优质服务体验等。恰恰因为公益服务的性质,珂兰的营销变得温和,更容易让人自然地接受。

    在我看来,跨界合作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老是目的性特别强,颇有侵略性地想着要马上达成销售。我们不要“销售式营销”,我们甚至主动降低预期,把眼光放长远。

    跨界合作的另一个原则则是,尽力实现双赢,要与自己的合作伙伴共享利润,及时回馈,只有这样合作才能长久。

    现在,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但是行业内外的企业不妨多多跨界结盟,互相借力营销。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