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进入社会化营销阶段,企业与受众可以持续的进行品牌层面的沟通,通过聚集和经营粉丝,运过用户数据分析、舆论监控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洞察粉丝的兴趣,影响粉丝的需求,为品牌“沉淀粉丝”。

    社会化营销传递口碑价值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鲜明提出“媒介即内容”,而社会化营销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首先,在Web2.0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生产和传播内容;同时,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传播的内容在相关性和可信度上都比较高,这是其他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根据Nielsen在Facebook做的广告效果研究,带有好友信息的品牌信息及通过好友传播的品牌信息,在广告识别、品牌认知、预购度等广告效果指标上都胜过常规硬广。而根据CMB在Facebook及Twitter所做的用户调研显示,近60%的用户成为品牌粉丝是以为他们是该品牌的消费者;77%以上的用户会阅读品牌微博;在成为品牌粉丝之后,50%以上的用户会愿意向朋友推荐该品牌,以及产生购买。

    “这说明社会化营销中,广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以增强品牌互动的有效性,在相关性、可信度和激励等指标上具有更高的指标。”品友互动联合创始人谢鹏说。

    社会化营销目前比任何传统媒体都要更了解“人”,围绕“人”的核心也就是抓住了模式的根本。如果把每个“人”的活跃性都调动起来,那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由此,产生出社会化消费。目前,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有奖”分享,对参与分享品牌、产品、活动的消费者进行奖励。因为消费者的分享是一种付出,如果某个人对某个品牌的一个分享,带来了几百个朋友对这个品牌的了解、关注,甚至购买,那这个分享者理应受到商家的奖励。

    “未来,社会化营销的营销网络将覆盖微博、社交网络、社区等全媒体平台,整合微博运营,创意推广,活动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等全项目运作手段,并具有可衡量指标等特征。”随视传媒COO薛雯漪表示。

    强调关系和兴趣两个维度

    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我们正在目睹价值驱动营销时代的兴起。他所提倡的营销3.0就是合作性、文化性和精神性的营销,其核心正是社会化营销所强调的关系和兴趣这两个纬度。

    “社会化营销的核心就是接入用户的关系链,参与他们的内容讨论和创作,从而达到营销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核心就是要先了解网民的关系网络,对用户的行为、爱好、特征等信息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合适的话题和内容,切入用户的这种关系网络,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腾讯广告平台产品部总经理刘曜说。

    例如,社会化时代的网民更注重他们在网络上的关系维护,他们会在互联网上互赠电子贺卡,合适的品牌主就可以考虑参与到网民的这个行为中去。

    任何大事件,特别是国际化的大事件,无疑都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契机。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也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大事件里的参与感,并自主的形成口碑传播。品牌则更需要积极地去激发这种社交网络里产生的正面力量。所以在社会化营销中,多结合事件话题,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社会化营销这全新理念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广告展示模式。它充分的把互联网上的强弱关系利用起来,围绕兴趣传播内容和信息,而内容的分享和传递也在强化这种强弱关系。”薛雯漪说。

    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商场消费,社会化营销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为用户展示信息,有效减少广告对用户体验的负面效应;而用户在向其他人分享消费体验时,自己也在通过分享扮演着营销者的角色。薛雯漪表示,这将驱动线下流量到线上,再把线上流量驱动到线下,形成循环往复的交互。

    这一理念已经被众多企业青睐与实践。在国外,亚马逊使用条形码和图像识别技术,让购物者直接在网页中获得产品信息,完成购物比价与信息分享。在国内,凡客利用在站牌广告使用手机“签到”方式,促使“我是凡客”、“凡客视频”等关键词曝光度大幅提升。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