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浙江民营企业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生活方式营销的前提就是了解目标顾客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群体共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先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营销在西方国家运用比较早,SRI International调查公司曾基于大约1600户美国家庭的调查研究,设计出称为VALS(values&lifestyles)的模型,开始应用于商业并被国外200多家公司和广告代理商运用于营销实践中。1989年,SRI对VALS进行了较大修改,并更名为VALS2。VALS2以自我取向与资源为基础,将美国成年人划分为8个消费群体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日本作为东方国家没有直接地应用VALS2,而是使用的SRI公司与NTTdata结合日本国情联合开发的Japan-Vals量表来衡量日本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同西方国家比较而言,社会经济水平同样高度发达的日本没有照搬VALS量表,因为东西方文化底蕴及价值观的明显差异。

    中国也是如此,需要探索中国消费的生活方式。国内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相对西方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较少。

    从2000年开始,E-ICP的研究者们就从我国台湾省消费者营销数据库中抽取1200位20到64岁消费者,作为样本,归纳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最终整理出2000年台湾成年人的六种生活方式群体。2001年重新取样后再次进行研究,结果变化不大。

    中国消费者分群范式(China-Vals)与应用研究》,以对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的研究为中心,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就消费者的分群、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分层等市场细分理论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CHINA-Vals模型。

    吴垠博士的CHINA-Vals模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他将中国消费者大致分为经济头脑族、求实稳健族、传统生活族、个性表现族、平稳小康族、工作成就族、理智事业族、随社会流族、消费节省族、工作坚实族、平稳求进族、经济时尚族、现实生活族、勤俭生活族,这14大族群就是14大类生活方式。吴垠博士的CHINA-Vals模型有助于企业大致了解目标顾客的生活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吴垠博士的CHINA-Vals模型,将目标顾客大致归类。但是企业也要明白吴垠博士的CHINA-Vals模型并不够具体,它不能完全作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依据。

    企业要了解具体和准确地了解目标顾客的生活方式,则需要通过详细地调查和分析。

    一般而言,生活方式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家庭和人口统计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心理、情绪、年龄、动机、经济状况等。企业首先可以根据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结合,同时结合之前我们讲到的中国消费者价值观战略模型,定性分析顾客的生活方式。如,18-28岁的城市消费者,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他们生活在文化相对多元化、思想相对开放、社会阶层较高、家庭条件较优越的环境中,他们的价值观和心理方面与父辈不一样,一般不会形成勤俭、传统、求实、经济头脑、消费节省的生活方式,形成经济时尚、现实生活等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大。

    要更准确了解顾客生活方式,企业可以直接调查顾客的生活习惯和特征,从中发现顾客的生活方式。一般而言,生活方式由活动、兴趣、态度、消费、期望和情感构成。而顾客的生活方式影响着顾客的消费行为。企业就可以根据生活方式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见图10-4。这就是生活方式营销的逻辑和价值。

    生活方式一般由活动、兴趣、态度、消费、期望、情感构成。消费行为由认知问题、搜索信息、评估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评价五个行为组成。营销策略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关系“六质”组合而成。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