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来讲求数据的媒介公司的提案里,我们常能看到用曝光量、收视率、点击率等数据来佐证一波广告投放的效果,这只能代表广告的可见机会,即广告被看到的可能性有多少,是完全从媒体选择的角度考虑的。实际上实效营销中的“效果”,应该是看广告在消费者头脑里产生的影响,这才是更具实效性的效果研究。
益普索研究集团作为一些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伙伴,在工作中发现,宝洁、箭牌、欧莱雅等公司已将广告效果跟踪视为其常规性的工作,品牌的表现也成为其评估品牌经理和广告公司工作的重要指标。国内企业对效果的重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且以营销主导的广告主,比如伊利从2007年就导入品牌跟踪,2008年引入广告效果研究。李宁、联想也早在2004年就把品牌跟踪提上重要日程,甚至一些小品牌都开始做效果研究。对实效的要求,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的趋势。
“实效”成为评判一个营销或广告决策的关键指标。而在衡量“实效”的诸多指标中,销量是最直接有力的一个。广告教父奥格威也曾说,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
通常意义上,线上广告宣传的目的就是打开消费者的头脑并让品牌进入,成为他们购买的备选之一;这样再加上线下的促销,才能临门一脚,变成真实的购买行为。对一场整合营销的战役来说,通常是花钱最多的沟通形式带来的回报最多,至少有60%要归功于线上的广告宣传。通过对宝洁、箭牌等一些大品牌的广告效果跟踪,其结果往往证明大量线上沟通的支持,是其销量保持上升的重要前提,这也印证了营销战就是一场心智之战。
至于广告对销量影响的复杂性和滞后性,我们认为,广告的效果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短期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变化。比如快消品行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规律,即对品牌形象的跟踪结果与客户端的零售研究对比,数据的一致性通常都会相差一个季度。就是说,如果某一波广告没有产生效果,使得品牌形象有所下降同时又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时,三个月后就会发现销售数据下降了。品牌资产和销售数字会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几乎80%的影响最后都会体现在销售数字上。
伊利作为国内实效营销的标杆,从转为营销主导的那一天,便渐渐脱下厚重的外衣轻装上阵。2008年伊利借助奥运会的一系列表现让人眼前一亮,2009年伊利又借势引进一批国际化的营销人才,以及能增加其营销决策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广告前测、广告效果分析等。通过研究2008年以前和之后两年的创意前测数字,明显地显示出它的创意质量有很大提升。由于伊利的其他促销方式、媒体投放都在按部就班地做,只有广告做了全新面貌的改变,所以基本可以判断,伊利这几年销量的上升要归功于其广告创意的提升。一支广告片的改变,使得伊利09年全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50亿,而08年全年还不到220亿,品牌健康状况也得到很大提升。现在,在伊利的广告投放前,不做测试没有任何人可以拍脑袋下结论。
由于广告创意对营销效果的杠杆效应,广告效果研究实际是在为客户管理风险,而这些研究则应作为营销管理工具,为客户提升营销效果。
网络和手机为我们带来营销革命,整合营销的复杂性也同样体现在效果分析 上。显然,对“实效”的分析作为市场研究公司的专业,无论市场目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如何,专业上的精进是必须要放在头等日程上的。比如益普索针对整合营销过程中不同元素的考察设计了360度品牌跟踪工具,每一波营销活动,都能结合消费者对这个活动的认知反馈,形成一个相应的360度分析矩阵,将所有的媒体渠道不同的元素放在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出哪些是更有效的。
王徐,益普索品牌与广告研究大中华区联席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