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企业引进平衡计分卡,人们在看待绩效管理的时候,不再仅仅从员工个人绩效出发,不再简单地考核能力、态度、劳动纪律、员工出勤等边缘项目,而是上升到组织业绩提升层面,把绩效管理和公司战略以及企业运营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视角和更有价值的层面。
另外,由于和平衡计分卡结合,使得绩效管理得到更高层面管理者的重视,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组织、绩效和人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经营检讨环节和绩效面谈环节,不但推动了企业运营向深入和良性发展,更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虽然如此,绩效管理领域仍然面临诸多需要澄清的问题。总结下来,笔者认为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值得关注:
什么是绩效?绩效来自于组织目标,如果没有组织目标,绩效无从谈起;
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
绩效管理是谁的事?绩效管理是老板、直线管理者、 人力资源 部、基层员工等所有人的事,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大家的互动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绩效?绩效来自于组织目标,如果没有组织目标,绩效无从谈起;
绩效管理管的到底是什么?是员工的行为、态度?是管理者对员工的任务要求?还是其他?这是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基本问题,绩效管理无法为企业带来价值。
【案例1】某制造企业A,到年底了,老板开始犯愁了,愁的是钱怎么发的问题。年初的时候老板曾经大会小会许诺员工,只要大家好好干,年底的时候一定给大家发年终奖,干得好还可以多拿。
但是,由于人事部在绩效考核工作上一直没有作为,从1月份拖到2月份,从2月份拖到3月份,一直拖到了年底,这个工作也没有见到什么效果。现在,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拿什么作为发放年终奖的依据?
思来想去,老板还是认为绩效考核是个很好的工具,于是召集人事部门的所有员工开会,要求必须在半个月之内拿出绩效考核方案,否则人事部所有员工的年终奖停发。
在老板的强压之下,人事部群策群力,上网找了很多资料,最终“合成”出了一份绩效考核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几张表,里面列举了员工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遵章守纪等内容,为了程序公平,设置了复杂的打分程序,每个人都按照上级、同级、下级等维度进行打分,忙乎了一个月,终于完成了年终考核。
可想而知,员工对这个考核非常不认同,怨言一片。
那么,到底什么是绩效?员工的绩效来自哪里?为什么企业要为员工的绩效付薪?案例1里,从老板到人事部门都认为所谓绩效,就是员工的表现,所谓表现就是人事部定义的能力、态度、劳动纪律等员工的日常行为。
于是,企业就按照这种思路考核员工的绩效,并把考核结果和员工的奖金挂钩。
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思想,对企业、对员工都是不公平的。我们可以把绩效和员工的行为联系起来,但一定不是由人事部所定义的那些行为,而是各个部门的主管定义的行为,而且行为一定是和公司的业务及员工的职责相关联的那一部分,是员工职责履行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结果,而不是笼统的界定,就像案例1里的企业那样。
因此,我们要想界定绩效的内涵,一定要把组织的目标、员工的职责和员工的工作计划以及最终结果结合起来谈。
笔者认为,绩效是员工为了支撑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说,绩效来自于组织的目标和上级期望,如果没有明确组织目标,绩效无从谈起。
明白这个道理,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出发点就不一样了,第一步工作就不是编制考核表格了,而是从上至下讨论公司未来一年或者三年的战略目标,高层讨论清楚了,开始向中层干部宣导,中层干部明确了,开始向员工宣导,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个月,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解决了绩效的来源问题。同时也和员工澄清了公司要的绩效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解决思想统一的问题。
如果后面都没有做,仅仅做了这一个步骤,其价值也非同一般。通过这个过程,企业高层把没有想清楚的战略问题想清楚了,并且通过沟通讨论的形式,把战略方向和考核导向传到了基层员工,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为后续的绩效变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后续的执行出了问题的时候,回顾一下组织目标,很快就知道错在哪里,并能及时纠正,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内涵丰富,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必须上下一致地把这个基础的概念搞清楚,上下思想统一了,再做后续工作。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
【案例2】B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引进绩效考核,由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水平有限,企业始终解决不了职能部门的考核问题,认为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无法做到量化,在考核的时候,人情分、面子分比较多。
于是干脆放弃了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是把所有职能部门员工的考核与 销售 部门的销售收入挂钩,根据销售收入确定奖金总额,然后再根据部门系数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
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所谓绩效管理,就是设计一张考核表,然后对每个人进行打分,最后把这些打分结果和每个人的年终奖挂钩,这就是绩效管理。
后来,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组织层面的绩效,于是,考核指标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描述,比如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于是绩效管理进一步和公司业绩相结合,企业开始从财务角度看待绩效,销售部使用少数几个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而职能部门则和销售部门的考核结果挂钩,这是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
最近几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于是企业开始系统化地看待绩效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的工具梳理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然后分解成为各级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过程中的经营检讨和绩效面谈,对绩效考核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绩效管理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绩效管理,非常简单,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如果需要进一步描述这个过程的话,我们可以把他拆成五大环节,分别是:1、组织梳理、2、战略目标梳理、3、绩效指标体系梳理、4、绩效辅导、5、绩效面谈。
第一环节,组织梳理,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不做行不行?
不做显然不行。我们知道,企业职责重叠、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多头领导、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某个工作没有人做,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无法落实到具体员工,如果管理汇报关系混乱,那么就无法明确考核人。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做组织梳理,这是基础。
第二环节,战略梳理。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几个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也是指导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南针。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行不行?不做战略梳理会对绩效考核形成什么影响?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会出现战略是战略,考核是考核,战略与考核两张皮的现象。这个现象导致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考核的东西不是高层关心的东西,高层关心的东西在考核里没有体现,最后,企业的绩效管理政策得不到高层的支持。如果考核得不到高层的支持,那么流于形式将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
这也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工作,却得不到老板的支持?为什么每次和老板汇报绩效考核工作,他只是说“先放在这里吧,我看看”,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
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绩效管理体系没有和公司的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
绩效管理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文/赵日磊
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平衡计分卡思想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绩效管理向战略的落地和人的提升靠近。
由于企业引进平衡计分卡,人们在看待绩效管理的时候,不再仅仅从员工个人绩效出发,不再简单地考核能力、态度、劳动纪律、员工出勤等边缘项目,而是上升到组织业绩提升层面,把绩效管理和公司战略以及企业运营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视角和更有价值的层面。
另外,由于和平衡计分卡结合,使得绩效管理得到更高层面管理者的重视,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组织、绩效和人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经营检讨环节和绩效面谈环节,不但推动了企业运营向深入和良性发展,更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虽然如此,绩效管理领域仍然面临诸多需要澄清的问题。总结下来,笔者认为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值得关注:
什么是绩效?绩效来自于组织目标,如果没有组织目标,绩效无从谈起;
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
绩效管理是谁的事?绩效管理是老板、直线管理者、人力资源部、基层员工等所有人的事,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大家的互动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绩效?绩效来自于组织目标,如果没有组织目标,绩效无从谈起;
绩效管理管的到底是什么?是员工的行为、态度?是管理者对员工的任务要求?还是其他?这是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基本问题,绩效管理无法为企业带来价值。
【案例1】某制造企业A,到年底了,老板开始犯愁了,愁的是钱怎么发的问题。年初的时候老板曾经大会小会许诺员工,只要大家好好干,年底的时候一定给大家发年终奖,干得好还可以多拿。
但是,由于人事部在绩效考核工作上一直没有作为,从1月份拖到2月份,从2月份拖到3月份,一直拖到了年底,这个工作也没有见到什么效果。现在,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拿什么作为发放年终奖的依据?
思来想去,老板还是认为绩效考核是个很好的工具,于是召集人事部门的所有员工开会,要求必须在半个月之内拿出绩效考核方案,否则人事部所有员工的年终奖停发。
在老板的强压之下,人事部群策群力,上网找了很多资料,最终“合成”出了一份绩效考核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几张表,里面列举了员工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遵章守纪等内容,为了程序公平,设置了复杂的打分程序,每个人都按照上级、同级、下级等维度进行打分,忙乎了一个月,终于完成了年终考核。
可想而知,员工对这个考核非常不认同,怨言一片。
那么,到底什么是绩效?员工的绩效来自哪里?为什么企业要为员工的绩效付薪?案例1里,从老板到人事部门都认为所谓绩效,就是员工的表现,所谓表现就是人事部定义的能力、态度、劳动纪律等员工的日常行为。
于是,企业就按照这种思路考核员工的绩效,并把考核结果和员工的奖金挂钩。
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思想,对企业、对员工都是不公平的。我们可以把绩效和员工的行为联系起来,但一定不是由人事部所定义的那些行为,而是各个部门的主管定义的行为,而且行为一定是和公司的业务及员工的职责相关联的那一部分,是员工职责履行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结果,而不是笼统的界定,就像案例1里的企业那样。
因此,我们要想界定绩效的内涵,一定要把组织的目标、员工的职责和员工的工作计划以及最终结果结合起来谈。
笔者认为,绩效是员工为了支撑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说,绩效来自于组织的目标和上级期望,如果没有明确组织目标,绩效无从谈起。
明白这个道理,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出发点就不一样了,第一步工作就不是编制考核表格了,而是从上至下讨论公司未来一年或者三年的战略目标,高层讨论清楚了,开始向中层干部宣导,中层干部明确了,开始向员工宣导,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个月,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解决了绩效的来源问题。同时也和员工澄清了公司要的绩效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解决思想统一的问题。
如果后面都没有做,仅仅做了这一个步骤,其价值也非同一般。通过这个过程,企业高层把没有想清楚的战略问题想清楚了,并且通过沟通讨论的形式,把战略方向和考核导向传到了基层员工,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为后续的绩效变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后续的执行出了问题的时候,回顾一下组织目标,很快就知道错在哪里,并能及时纠正,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内涵丰富,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必须上下一致地把这个基础的概念搞清楚,上下思想统一了,再做后续工作。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
【案例2】B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引进绩效考核,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企业始终解决不了职能部门的考核问题,认为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无法做到量化,在考核的时候,人情分、面子分比较多。
于是干脆放弃了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是把所有职能部门员工的考核与销售部门的销售收入挂钩,根据销售收入确定奖金总额,然后再根据部门系数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
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所谓绩效管理,就是设计一张考核表,然后对每个人进行打分,最后把这些打分结果和每个人的年终奖挂钩,这就是绩效管理。
后来,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组织层面的绩效,于是,考核指标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描述,比如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于是绩效管理进一步和公司业绩相结合,企业开始从财务角度看待绩效,销售部使用少数几个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而职能部门则和销售部门的考核结果挂钩,这是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
最近几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于是企业开始系统化地看待绩效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的工具梳理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然后分解成为各级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过程中的经营检讨和绩效面谈,对绩效考核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绩效管理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绩效管理,非常简单,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如果需要进一步描述这个过程的话,我们可以把他拆成五大环节,分别是:1、组织梳理、2、战略目标梳理、3、绩效指标体系梳理、4、绩效辅导、5、绩效面谈。
第一环节,组织梳理,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不做行不行?
不做显然不行。我们知道,企业职责重叠、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多头领导、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某个工作没有人做,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无法落实到具体员工,如果管理汇报关系混乱,那么就无法明确考核人。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做组织梳理,这是基础。
第二环节,战略梳理。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几个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也是指导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南针。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行不行?不做战略梳理会对绩效考核形成什么影响?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会出现战略是战略,考核是考核,战略与考核两张皮的现象。这个现象导致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考核的东西不是高层关心的东西,高层关心的东西在考核里没有体现,最后,企业的绩效管理政策得不到高层的支持。如果考核得不到高层的支持,那么流于形式将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
这也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工作,却得不到老板的支持?为什么每次和老板汇报绩效考核工作,他只是说“先放在这里吧,我看看”,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
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绩效管理体系没有和公司的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
第三个环节,绩效指标梳理。前面两步完成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就是根据与战略的相关程度选取考核指标,基本上,每个人选取5-8个考核指标,形成每个人的业绩合同,作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尺度。
第四个环节,绩效辅导。前面三步仅解决了考核指标来自哪里,考核指标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后续大量工作需要绩效辅导来完成,绩效辅导是绩效执行的核心环节。所谓辅导,是指管理者和下属针对考核指标所进行的持续沟通,目的是帮助下属梳理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计划、提供工作方法、协调资源,帮助员工把思想和行为逐渐调整到绩效考核的导向上来。
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但实际中,几乎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这个环节,把考核和实际工作的界限分得很清楚,而没有认识到,其实,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梳理工作的一个工具和思想而已,他们没有根本性的对立。相反,如果有效结合,能帮助管理者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工作思路不清的问题、上下级沟通不畅的问题、管理需要陷入细节的问题、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等等。
第五个环节,绩效面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绩效考核的结束不是以打分完成为标志,而是以绩效面谈,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员工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达成共识为标志。
但是,很多管理者仅仅是“知道了”而已。对于绩效面谈纠正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绩效面谈,绩效面谈和平常的沟通的差别是什么,绩效面谈的价值是什么等,却鲜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条:
首先,管理者不愿意和员工面谈,从内心里排斥这个工作,认为面谈耽误时间,不如拿这些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次,管理者认为面谈只是走形式,没有什么必要,很多工作平时就已经沟通过了,无需再多此一举;
第三,很多管理者为了应付人力资源部检查,简单和员工沟通几句,就填表上交,完成任务。
基于这几个原因,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绩效面谈这个工作上需要强化。如果你没有真正按照绩效面谈的理念去谈,没有按照要求的步骤程序和技巧去谈,那么,你肯定没有收获,但是,如果按照要求去做了,笔者以自己10年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告诉各位读者,它真的有效。
举两个个小例子说明一下。
第一个例子,某企业 营销 副总和下属部门经理面谈,在谈到一个指标“销售计划准确率”的时候,营销副总说,“这个指标,你可能没有明白它的考核目的,你想想,你报的销售计划如果不准,会发生什么情况?”
经理回答:“生产做不出来,交不了货。”副总说:“对,如果不报计划或计划不准,会影响你最终销售任务的达成。你应该把预算、计划和任务结合起来考虑,从你的任务达成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问题的本身。如果仅仅是认为公司考核你这个指标是为了扣你的钱,那就完蛋了,你可以继续不准确,反正任务是自己背的。”
当营销副总说完这话,经理一拍大腿,“对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前就是以为公司是为了扣分,没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想其他人也可能这样考虑。”
这是他们之间在平常沟通的时候经常谈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解决,在绩效面谈的氛围里,双方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第二个例子,销售部经理和大区经理的面谈,中间谈到一个心态问题。以前,销售部经理经常指责这个大区经理负面心态,考虑什么问题都是负面,每次销售部经理和他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谈崩。
而在绩效面谈中,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首先从优点出发,帮助大区经理找优点,帮助他着眼未来考虑问题,慢慢地,双方再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区经理有了转变,认识到很多事情不要仅仅看到眼前,而是要着眼于未来。久谈不下的一个问题通过面谈双方达成了共识。
这就是绩效面谈的魔力,关键在于双方的投入和开诚布公以及管理者关心人的态度。
第三个问题: 绩效管理是谁的事?绩效管理是老板、直线管理者、人力资源部、基层员工等所有人的事,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大家的互动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
【案例3】C企业所有中高层干部都在三楼会议室开会,会议主题是公司第三季度绩效考核。公司实施考核已经半年多了,按说大家都应该习惯了,绩效考核工作应该步入正规。但是C企业的绩效考核并未理顺,第三季度考核时间都过去半个月了,还有一半的部门没有打完分。
老板针对这个文发飙了。会议刚开始,老板就把矛头指向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赵经理:“赵经理,第三季度考核打分迟迟没有结果,什么原因?请你说明一下。”
赵经理说:“大家都知道,绩效考核并不是我们一个部门的事情,主要责任人是各个部门的经理,如果部门经理不重视,我们光催不管用。”
“又推卸责任,每次谈到这个问题,你都把责任推给别人,绩效管理是你们部门的职责,你们就是第一责任人,没有按时完成,就是你们部门的责任。不要在这里和我讲什么借口。我再次明确,以后这个工作没有做好,我就拿你们部门问责,三天内全部完成,下去做吧,散会。”
赵经理一头雾水地回到办公室。
绩效管理到底是谁的事?是人事部的责任吗?绩效管理做不好,只拿人事部问责就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
要想搞清楚绩效管理到底是谁的事,我们还是要回到前两个问题,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绩效管理?根据前述,我们知道,所谓绩效,就是员工职责与组织目标结合的部分,所谓绩效管理,管理者和员工通过对话的形式把公司的战略、组织、绩效和人结合起来,系统化的互动过程。
明白了这两个基本点,我们再来谈绩效到底是谁的事,就更加清楚了。
笔者的观点,绩效管理者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事。
首先,从老板来看,绩效管理是落实战略目标,引导企业运营的工作,那么,绩效管理首先是老板的事情,老板要参与战略目标的讨论和确定,参与高层绩效考核指标的讨论和确定,参与绩效管理流程的讨论和确定,参与高层绩效考核和面谈,参与绩效管理体系的分析和改善。
其次,从直线管理者来说,绩效管理是帮助管理者分解公司目标,指导员工成长的工具,那么绩效当然是各级管理者的事。管理者要和员工一起讨论公司目标,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和员工讨论考核指标,为员工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同时,为了保障员工有意愿和能力达成考核指标,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考核结束后,还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这是各级管理者的责任,人力资源部无法代替。
第三,从人力资源部来说,人力资源部是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人力资源部要对整体体系的执行和持续更新负责,要深入到直线部门,了解他们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工具和方法,当体系推行过程,出现了障碍,需要支持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需要寻求老板的支持。
第四,从员工角度讲,员工是绩效的主人,员工绩效完成的好坏,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经济收益密切攸关,因此,员工当然要关心绩效考核,一方面,努力学习公司绩效管理的导向,一方面深刻理解考核指标的内涵,在考核指标的导向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那么,这些角色,哪些是主要角色,哪些是次要角色?笔者认为,没有主次之分,分工不同,关注点有差异,但是目标一致,就是落实公司战略,帮助员工成长,如果大家都这么理解绩效管理的定位了,绩效管理的成功就可以期待了!